Sunday, March 1, 2009

中日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戰後的中日關係其實脫離不了「冷戰」的陰影,現在或許不再明顯,但綜觀日本自民黨鷹派人物的言行,不難理解他們的政治思維。他們成長於「自由 vs 共產」「文明 vs 落後」的國際文化氛圍中,我很懷疑他們的意識中是否仍然認為中國是一個危機的源頭?如果有的話他們的思維的確有問題。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不可能忽視中國在經濟及亞洲地區政治的地位。這個題目有很多專家討論,現在下定論也言之過早。起碼,西方的輿論似乎不再一面倒地認為中國政府只懂得政治打壓異見人士。四川大地震和金融海嘯後,北京政府顯示了他們的實事求是態度,也讓外國人明白中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及政治大國。(文化層面還有待努力才能影響外國)

日本在麻生領導下,政府的支持率幾乎只有1至2成。麻生雖然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亞洲領導人,但這次他帶來的籌碼少之又少,能改變中、美、日三邊關係的主導權已不在他那裡,雖然他嘗試利用「美日安保條約」和「釣魚台問題」大做文章。但美國不是白痴,不會因為他的言論而破壞美、中的既有關係。

這次日相訪美只能夠說是一個親善訪問。其實,如果麻生還認為這次見面就好像朝聖(如舊德川幕府時代,藩主每年進行的「參勤交代」)一樣,希望從美國這個大靠山那裡撈點什麼油水,日本會再次錯失和中國直接建立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的契機。這真是可惜。

---

轉載相關報道﹕

金融時報:奧巴馬最重視中國 日本又冷又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7:08:25

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刊文說,一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如何能夠向外界表明,他把美中關係視為其外交政策的軸心樞紐?很簡單,他把其任內“第一個到訪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此一榮譽,送贈給日本首相。

這就是本週中上演的虛偽外交劇目--麻生太郎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被奧巴馬接見的外國領導人,而布朗--另一個很渴望親近奧氏的弱勢政客--則必須等到下星期。

這篇由資深評論員Philip Stephens撰寫、題為《圓滑的虛偽讓日本感到很冷》的文章說,對於麻生而言,這次訪美之行是可以鬆一口氣的機會,因為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下跌得和日本的經濟一樣慘烈。麻生的首相生命正在苟延殘喘,他上任才僅數個月,但最近的民望已跌至單位數字,用“癱瘓”去形容日本國內政局都可能是太樂觀。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可說是寬厚又仁慈的。他向來訪的麻生表示,日本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和其中一個最強大的經濟伙伴。奧巴馬並灌注更多的安慰去強調,正因為美日的友誼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邀請麻生作為他在橢圓辦公室接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

然而,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無疑將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奧巴馬政府正在調整美國在亞洲的外交重心。固然,日本仍然是美國的親密朋友,並受到安保條約的保護。然而,華盛頓目前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卻是美中關係。

正如國務卿希拉里上週訪華時強調,國際社會正期待中國和美國共同合作以追求全人類的安全、和平與繁榮。她甚至形容美中目前真正是“共存共榮”的關係,並期望把與中國的戰略性對話內涵擴大至國防層面。

幾乎可以想像,當希拉里說這一番話的時候,1300英哩外的東京感到怎麼樣的痛楚。在一方面,美國的這一轉移是無可避免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重整世界政治版圖,當前的經濟危機亦進一步加強了美中的相互依賴關係,如果華盛頓不正視此一事實,那才是不負責任以及對全世界都有害的。

日本對這一情況的不安,正好反映了其自身的猶豫不決、矛盾心理及對於事態的無力感。經濟衰退榨乾了日本的自信心,國內政治的亂局亦助長了其封閉心態。日本極畏懼中國的崛起,而且除了向美國尋求安慰之外,自己找不出任何對策。時代變了,日本像任何人一樣,終須要調整心態。然而她尚未能做到,仍然欠缺一個指南針,找不到自己在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定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