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0, 2008

麻生太郎首相誤讀漢字的啟示

2008年9月1日晚上,福田康夫忽然宣布辭去首相職務,還差20多天才滿一年。這個消息雖然來得突然,但因為執政自民黨的民望一路下滑,所以也不能說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福田在記者會上交待他的決定,主要是為了能化解日本參眾兩院的紛爭,而且為了自民黨黨魁在下次大選能夠勝出鋪路,需要一個較能獲得人民支持的政府(那時候福田政府的支持率只得百分之20左右),所以認為自己辭職是最好的方法。





9月24日,剛慶祝完68歲生日的麻生太郎(Aso Taro,b.1940.9.20)接任首相一職,企圖挽回自民黨及首相本身低迷的支持率。可惜,這時剛好碰到繼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日本和美國經濟關係密切,當然也不能幸免。


惡劣的經濟大環境讓民眾看到政府政策的混亂,在一些振興國內經濟的政策上,包括向日本國民發放現金、把道路整修納入財政預算等議題,麻生往往前言不對後語。這些都動搖了民眾對自民黨執政的信心。麻生現在的個人支持率只得百分之28,比起10月份的時候跌了百分之15。而不支持率更高達百分之58。




有關麻生首相的事情,可以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他有很強的政治背景。上一任福田首相的父親也是首相,可以說是出生在政治世家。但麻生也不弱。他是戰後日本第一任首相吉田茂(Yoshida Shigeru)的外孫,而其夫人千賀子是前首相鈴木善幸(Suzuki Zenko)的三女。父親是實業家,家族生意從鋼礦業和水泥業上賺了很多錢。


而麻生是出名的漫畫愛好者,2007年出任外務大臣時更設立了一個國際漫畫比賽的獎項,對推動漫畫不遺餘力,另外,他也是動畫家宮崎駿的大學同學。

或許麻生對文字真的不太敏感(其實他曾居住巴西、美國和英國,懂得葡萄牙語和英語),11月中旬的時候,日本媒體廣泛報道他讀錯漢字的事情。這個似乎是一樁小事情,但不可不知,原來日本國民普遍對一個人的漢字能力非常看重。如果漢字能力不強,可以認為是文化程度低。


麻生誤讀漢字,被一些人說成是KY先生。KY者,原來指的是日本年青人間所流行的「火星文」。KY是「空気が読めない(Kuu-ki ga Yo-me-nai)」的簡寫,用來表示一個人不會察言觀色。直接翻譯的意思是,一個人讀不懂氣氛。現在用來批評麻生不能讀通漢字「漢字がよめない(Kan-ji ga Yo-me-nai)」,所以他就理所當然地變成KY san了。


他讀錯的字,包括﹕


將 踏襲(とうしゅう)Toushuu 讀成 ふしゅう Fushuu;
有無(うむ)Umu 變成 ゆうむ Yuumu;
未曽有(みぞう)Mizou 變成 みぞうゆう Mizouyuu;
前場(ぜんば)Zenba 變成 まえば Maeba。


其實,麻生不只讀錯漢字,最重要的是,他說話不只偏激,而且有種族歧視之嫌。真的好像沒有經過大腦說話一樣。政治人物絕對不能這般淺薄。尤其他對日本的歷史理解,還是抱著錯誤的觀點。這是很大的問題。


譬如說,2001年,他說希望日本能發展成一個有錢猶太人希望居住的富裕地方。2005年,他稱贊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同一語言、文明、文化所組成的國家。這基本上是無視日本多元文化的特性,也是歧視居日少數族裔。同年12月,他發表言論,認為中國最近軍費增加,是威脅東亞穩定的國家。這是以「中國威脅論」來抹黑中國的做法。2006年1月,他更建議日本天皇參拜靖國神社。2月份,又說日本帝國時代在台灣推行的教育制度是一項優良的政策。這完全忽視日本帝國在台灣殖民時代造成嚴重文化破壞的問題。


從漢字誤讀一事可以看得出,日本國民開始對麻生的管治能力存疑,因為麻生的思惟方式真的跟國際潮流脫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日本已經不能再採取冷戰那種思惟跟鄰國打交道。最近歷史性的中、日、韓三國的峰會,證實了日本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進發。而且,日本應該明白,國際化絕對不代表歐美化。亞洲地區的和諧合作和發展,是未來日本所應多所關懷的事情。

現在,「中日關係的雙贏」,或許不再是老生常談的口號了,因為,能否成功抵禦金融海嘯的衝擊,的確取決於大家對對方文化的認識和包容。如果一個日本首相對漢字也不甚了了,那麼我們能認為他會對中國釋出善意嗎?只能做個務實的虛偽者吧。


看來,自民黨(LDP)在麻生的領導下,也很難短期內改變日本國民對他們的壞印象。那麼,是不是說,日本最大反對黨民主黨(DPJ)將能從自民黨手中奪取政權?民主黨的小澤一郎,是否能成為日本的奧巴馬?當然,不是說小澤的思惟就是很開通。真的,我們很期望看到日本能出現一顆政治新星。


無論如何,我覺得日本的政治文化似乎也在不知不覺地改變。這的確是我們所親眼看到的事實,不容質疑。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中、日、韓三國峰會

在日本「每日新聞」讀到下面的報道。

中、日、韓三國現在能直接對話,意味著大家對合作的確拿出了誠意。
大家經歷著金融海嘯,合作是唯一能有利大家的做法了。

Tokyo, Seoul, Beijing agree on vision, responsibility for East Asia region
The leader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recently gathered in Dazaifu, Fukuoka Prefecture, and issued a joint statement on the promotion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leaders agreed to make trilateral summits a regular event, deciding to hold the next one in China in 2009.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the leader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to gather independently in one place in such a form. In fact, it is unnatural that, while being neighbors, the countries had never held such a summit in the past. It is hoped that the trilateral summit will function as the axis of a stability system in East Asia, overcoming such hurdles as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systems and territorial and history awareness issues.

Since 1999, when then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Keizo Obuchi, then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and then South Korean President Kim Dae-jung gathered in a breakfast meeting at the ASEAN summit, meetings between the leader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been held every year, with the exception of 2005. This time was the ninth meeting, but the first time such a meeting was held separate from 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joint declaration on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signed by Prime Minister Taro Aso,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and South Korean President Lee Myung-bak, said that they shared a "vis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creating a peaceful,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for the reg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handling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a response to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re pressing issues faced by the three countries in order to fulfill that responsibility.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three leaders confirmed that they woul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le welcoming the fact that their governments agreed to expand the size of bilateral currency swap agreements between Japan, South Korea and China in order to support South Korea, which is struggling due to the depreciation of its currency.
The combined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exceeds 16 percent of the world total, and accounts for 70 percent of the figure for all of East Asia. Considering the immensity of this economic power, the strengthening of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financial authoritie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is vital. The fact that regular meetings are to be convened among the governors of the central bank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should be applauded.

The six-party talks ended without producing results o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but the three leaders confirmed that they would collaborate over this issu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stalled six-party talks, there needs to be a greater extent of coordination among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and leadership from China, as chair of the talk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at the countries' three leaders agreed upon this time should be used in policies toward North Korea.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light remains to be shed on a poisoning incident involving Chinese-made frozen dumplings. In addition, Chinese survey vessels made an intrusion into Japanese waters off the Senkaku Islands earlier this month.

The fact that over 70 percent of people in a Cabinet Office opinion poll took a negative view of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s probably not unrelated to such events. The trilateral summit that will be held regularly shoul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leaders to talk frankly about such bilateral issues.
Click here for the original Japanese story
(Mainichi Japan) December 15, 2008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福田康夫首相宣佈辭職

福田康夫首相欣賞京奧回國,等著他的竟然是下台的命運。

他在黨內人脈再好,也不能無視民意下滑的事實,因為那將影響明年日本大選時自民黨能否繼續執政。

是福田個人做得不好嗎?(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劉翔在鳥巢低頭坐著的身影)

這樣說吧,這半年來,世界上沒有幾個不被國民批評的領袖。那是一股世界經濟衰退潮流所造成的現象。現在問題源於美國本土(其中次按和能源價格上升是兩個罪魁)而蔓延至全球,日本常年堅守的親美政策,必定讓其無可避免地受到牽連。

我們看到,福田其實只是自民黨的一個統合者,而不是一個強勢的領導者。這兩者有分別。既然黨的命運將受到威脅,福田的溫和處世手法就變得毫無動力和方向。(去年自民黨正需要福田這個「優點」來整合黨內勢力)

其實,自民黨的不斷分裂已經形成一個無可挽回的趨勢,而即使讓麻生太郎出任黨總裁似乎也不能改變它執政混亂、人事紛擾的事實。

本人覺得自民黨的衰敗或許能讓日本政治生態有所改變,尤其推動了兩黨制的發展,因為這正是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和它的總裁小澤一郎奪取政權的最好時機。

最後,如果思考中日關係是否因為福田下台而受到影響,我想大家可以預期某些右派勢力趁此機會而瘋言瘋語,但如果說兩國的關係將變得很差,那是不可能在經濟層面上發生的,因為,兩國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必定會把握機會創造一個更緊密經貿合作的關係。

Wednesday, August 6, 2008

看不見的領袖是好領袖

2008年的上半年對世界上很多領袖都不是一個好的半年,環球經濟從年初開始已經發出多個不利的消息。各國的市民都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做領袖的有責任提出一些措施紓緩民困。但經濟大環境實在太差,連美國的經濟本身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各國領袖注定要接受民望下跌的苦果。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去年上任開始就帶領著一個比較弱勢的自民黨,現在剛出來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比起自民黨鷹派的麻生太郎還要低。如今,首相毅然決定改組內閣,個人的支持率果然稍為上升,從22%上升至25%。

總體來說,福田的親和形象似乎不能改變他在經濟和政治改革方面仍然是束手無策的事實。2007年年底的訪華之旅,的確讓人感到日本積極尋求東亞多方合作的誠意,因為除了緩和了中日關係之外,日本也讓其他東亞國家了解日本的政治定位,並非完全按照一向以來的「美國本位」原則。而且,在北韓解除核武、中日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等多年困擾日本的問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大環境就是大環境,即時在國際場合大出風頭,福田還是無法提升自己在國內的人氣。本星期五福田將會參加北京奧運開幕禮,雖然屆時應該感覺良好,因為起碼有美國小布殊總統的駕臨,而且參加奧運開幕典禮的確是體面的事情,但是在諸多政經問題困擾下的多事之秋,一個國家領導人似乎應該學會一個簡單的道理﹕「好領袖通常是大家看不見的領袖。」因為,那代表人民對你的施政沒有太多的不滿。

---
相關報道﹕

(日本‧東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改組內閣後,支持率略有回升,而福田任用麻生太郎為自民黨幹事長也獲得正面評價。《讀賣新聞》在黨政改組後進行的立即民調結果顯示,內閣支持率顯著走升,由上個月的26.6%增至41.3%,上升14.7%。內閣不支持率則由61.3%降至47%,減少14.3%。
民調並顯示,福田任用麻生太郎為自民黨幹事長獲得相當的肯定,66.3%給予正面評價,持反對意見的只有24.3%。但《朝日新聞》的民調顯示,內閣支持率持平,保持7月的24%。不過,不支持率則由58%跌至55%。《每日新聞》的民調則顯示,福田的支持率從22%上升至25%,而不支持率則從54%降至52%。這些民調都不約而同地指出,選民期待福田早日解散眾議院進行大選。星洲日報/國際‧2008.08.03
---

跌破二成! 福田支持率創新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3 10:33:35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據共同社進行的全國電話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內閣支持率,首次跌破百分之二十,創下自七年前森喜朗內閣以來的最低水平。   福田內閣的支持率為百分之十九點八,不支持率達到百分之六十六點六。此外,自去年十二月的調查以來,民主黨支持率首次超過自民黨,達到百分之三十點三。自民黨僅為百分之二十四點三。   調查顯示,康田政府在導致很多老人無所適從的新醫療保險計劃問題上廣受抨擊,使反對派的支持率步步高升。最新支持率下跌,是因為對預算赤字感到擔憂的福田在反對派壓力下,在議會推行多個議案,重新實施汽油稅。日本在一九七三年的石油危機之後,為了抑制能源消費以及充實道路建設等財源,對石油等揮發性油料除了固定稅率外,並在每公升課徵約二十五點一日圓的暫定稅,這項長達三十年以上的臨時性稅率由於在野黨的反對,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屆滿後中止,但在執政聯盟的主導下,從五月一日起恢復徵收。   此外,朝日新聞的民調顯示,福田內閣的支持率從上個月的百分之二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二十;而經濟新聞的調查也顯示,福田的支持率從百分之二十九降到百分之二十一。   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在談到最新的民調時說:“我們將謙虛聆聽人民的聲音。”

Tuesday, June 17, 2008

中日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

今天讀新聞,得悉這個好消息。

中日之間的某些問題,本應可以透過磋商漸漸達致共識。以前一直因為某些意識形態的分歧或歷史遺留下來的恩怨而使中日關係幾乎「翻臉」,如今的發展證明雙方在經濟政治上實在非常依賴對方。

相對於剛剛發生的,台灣船被日本邊防船撞毀,引致台灣保釣人士在釣魚台宣示主權的事件;中日共同發展東海油氣田,畢竟讓人感到中日關係已經進入一個更務實的時代。釣魚台的紛爭不會一下子得以解決,但合作畢竟比較實惠。中日雙方恢復友好的關係,共同投資經濟項目,看來是大勢所趨。

Thursday, May 8, 2008

胡錦濤訪問日本2008(電視訪問)

以前也做過好幾次電視訪問,但這回是第一次把片段上載。

訪問時說了好一些有關中日關係發展的重點(可參考我最近三天寫的文章),但上網翻查記錄時,發覺只剩下這兩句話了。

熊貓和乒乓球——胡錦濤訪日 Day 2 & Day 3



這次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之旅比很多人想象中更成功。

而胡主席的乒乓球球技比我想象中更好。尤其是那種進取又認真抽球的動作,讓所有人(最重要是日本人)看到了這位中國領導人更人性的一面。

福田首相雖然沒有下場打球(應該是球技欠佳的原因),但他的幽默也是很具人性的。他開玩笑說,看了胡主席的球技,很慶幸自己沒有打,因為胡主席採取了攻擊式的打法(意思是自己招架不住)。

記得西方記者第一次接觸胡錦濤的時候(那時候還不是國家主席),因為他表現比較沉默寡言,粗心大意的老外總看不出他的性格特質,後來他們問了一句﹕Who is Hu?

這次在日本媒體前展現出來的胡主席,給人一種既沉穩亦進取的感覺。


其實,這次訪日真正成功的地方,絕對不只是一場政治秀;在借熊貓和打乒乓的背後,是一套很務實穩健的合作機制。其涵蓋的範疇包括1.定期兩國元首互訪和官員進行交流,2.文化交流活動(包括今天提到的,邀請大批早稻田大學學生到中國交流學習),3.經濟合作(包括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的計劃逐步實現),4.建立雙方在亞太地區的緊密國際合作(包括繼續北韓六方會談),和5.共同研究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疾病等問題。

以上重點都寫入了訪問第二天(5月7日星期三)雙方簽署的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中日共同聲明)中。

我們發覺,中國務實外交已經漸漸解開了中日兩國(也是兩個民族)的兩大心結(而且是誤解)﹕

1.不需要正確認識日本侵華的歷史
2.中國的發展會威脅到日本的發展

這兩點都是錯誤的。

這次,沒有像10年前江澤民主席訓斥日本人「以史為鑒」、讓日本人民反感的言論。誠然,既然日本首相已承諾不去靖國神社參拜,那麼,如果不想讓日本右翼勢力扇風點火,中國政府最好還是以溫和的方式讓日本人民認識一個向前看的中國。所以胡主席今天說,今天中日兩國所做的,是為未來中日關係的樹播種。

很明顯,現在的中日兩國,都很認真地推動一個「戰略互惠關係」。

Tuesday, May 6, 2008

群眾的聲音——胡錦濤訪日 Day 1



今天在美國CNN和日本『每日新聞』(Mainichi shinbun)網站都看到了抗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的照片。據說日本右翼分子也準備了170輛宣傳車在東京作抗議活動。其中CNN還提到了一位(應該是日本)示威者的話。他說﹕「大部分日本人都憎恨中國,但福田首相並不聆聽我們的聲音。」

"Most Japanese people are angry with China," said a protester who declined to give his name. "But (Prime Minister Yasuo) Fukuda is not listening to our voices."

胡錦濤此次訪日當然沒有理由僅僅是一次友好之旅。即使他帶著乒乓球拍、熊貓這些象徵友誼的禮物,同時參觀奈良名勝古剎法隆寺(Horyuji)和唐招提寺(Toshodaiji),追思從前中日交流的黃金盛世,但如果無法解決一些實質的問題,那麼,中日的第四份公報只能停留在「國」(state)與「國」之間的外交文件。

據說中日兩國會建立一個機制,每年讓其中一方的元首訪問對方國家一次(起碼一次?)。也就是說,中日兩國的元首和高級官員將製造更多直接接觸的機會。如果這個成為事實,也未嘗不是一個突破。我們不要忘記,一些國際問題都是透過元首間的接觸和互訪而得到解決,這包括美國雷根總統和前蘇聯領袖戈巴喬夫共同為結束冷戰而付出的努力。

但是,正如上面那位示威者所表達的心聲,有些人已經質疑「國家」(state)作為權力核心的合法性(legitimacy)。

這不是說中國或日本領導人會因為示威者的抗議聲音而失去統治的權力。那不是那麼容易動搖的。但是,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日本和中國,「群眾的聲音」的確已經影響著政治人物的「政治」議題。

西藏、毒餃子、台獨、奧運、東海油田開發、參拜靖國神社等議題,其實已經不再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糾紛了。它們牽動了中日兩國人民的「愛國」情緒、也同時揭示了兩國在經濟、文化領域上的明爭暗鬥(希望只是良性競爭)。

經濟方面,東海油田、毒餃子(甚至是奧運)等事件屬於中日市場和能源方面的競爭活動。這已不單是國家的利益問題了,同時也牽涉到商人和民眾的利益(尤其需要了解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對人口物質需求的影響)。(中日兩國在2007年的貿易總額是 237 billion USD)

而西藏、台獨、靖國神社和奧運等議題,屬於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範疇。


一次官式訪問而期望解決上面這些大問題,的確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似乎,兩國的領導人都盤算著如何好好利用這次會面建立一個比較長遠的互動機制。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這次訪日之旅應該算是成功的。

但是,群眾的聲音卻仍然在那裡...那是一個管治現代社會所需要好好聆聽的聲音。希望中日兩國政府明白到,即使這些聲音非常微弱(雖然被媒體「放大」了),它們已經不容忽視。而且,這些聲音也不只是發自「對方」,也同時發自自己國家的人民。

Monday, May 5, 2008

暖春之旅——胡錦濤出訪日本

2006年9月小泉純一郎卸任日本首相後,中日關係開始解凍。那年10月新就任的安倍晉三首相訪華,是為「破冰之旅」。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日,他的親和力和政治家風度讓日本政壇如沐春風,中日關係隨即重返雙方積極互動的軌跡。溫總理在棒球場上投球,和日本人民零距離接觸,完全不擺官架子,給日本人一個非常良好的印象。那次訪問被視為一次「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康夫新首相訪華,雖然出訪行程安排比較緊湊,但中日雙方向對方釋出的善意還是非常明顯的。

胡錦濤主席明天將訪問日本,這是自1998年江澤民主席訪日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被稱為「暖春之旅」,但雙方是否能簽訂中日第四份共同文件以確定兩國未來的外交、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方向,卻是一個大疑問。

而所謂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究竟具體實現在哪個地方,也是我們所關注的問題。總之,如果這次兩國元首會晤要得到突破性的進展,似乎需要解決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

究竟這些實際問題是什麼呢?

讓我們先談一下「虛」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不需要、或初步已得到「解決」的問題。

1.雙方歷史問題。這個問題在福田首相承諾不在任內參拜靖國神社後已經不再是一個迫切的問題了。

2.西藏問題。日本承認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而且中央統戰部已經在昨天在深圳同達賴的代表談判,所以問題似乎不應該成為雙方爭持的要點。同時,福田首相也表示可能會參加北京奧運的開幕儀式,所以日本絕對沒有意思破壞北京搞好奧運的意圖。

3.毒餃子問題。為了回應日本社會輿論,日本政府必定會把這個提到議程上。但是,中國政府應該也傾向於讓事件盡快告一段落。雙方應能找到合作調查及解決事件的平台。


上面的問題應該比較不會妨礙中日關係的發展。但是,這不是說胡錦濤此行就是為了同福田打打乒乓球、拍一些照片就算了。

中方要確立的,正是中國駐日大使崔天凱在《人民日報》上所提到的三點﹕1.建立雙方「穩定」的戰略互信,2.推進更高層次的互利合作,和3.進一步增進國民感情。

要做到第三點,只需要積極跟進和解決毒餃子事件,胡錦濤主席展現自己的親和力,而且多安排雙方年輕人的互訪和學習活動。

但是,第一和第二點卻是大問題。

如果中國政府要確保以後能獲得日本在國際關係上的「積極支持」(尤其在維護「一個中國」的政策上支持中國),中國要滿足日本兩個要求﹕

1.在經濟上,確定以後如何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大方向和細節。

2.在政治上,積極支持日本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胡主席日本行的成就,也明顯取決於他如何處理以上兩個要求。當然,這些問題或者是可以拖一拖吧。只是,對於這次乒乓外交,中國政府究竟想要取得哪種成果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Thursday, March 6, 2008

毒餃子事件﹕中日關係的羅生門

很久沒有在這裡寫文章了。上次準備寫一篇有關中、美、日三國軍艦互訪(或交流)的文章,筆記做好了,但文章遲遲寫不出來。

有關中國軍艦訪問日本,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艦隊不能順利來港,返回日本基地時越過台灣海峽,日本不讓正在訪問日本的中國軍事人員上去夕霧號軍艦參觀...

這些,只不過是數月以前的事情,當時的「緊張」,現在卻變成變得小事一樁。

那麼,毒餃子事件,會不會很快得以告一段落?

但是,似乎也因為這個事件,而讓國家主席胡錦濤原本於櫻花季節(大概四月中旬)訪問日本的行程受到延誤。

那幾個月剛好日本和俄羅斯和韓國有外交活動。如果胡錦濤四月之行不能成事,那麼要到五月份才能去了。

這次事件,似乎又一次特顯了兩國官員處理事件上的分歧。

當然,究竟毒藥是誰下的,現在還是一個迷。

按照日本官員的說法,這種毒藥應該不會是日本本土生產的,所以他們更相信是在中國製造餃子期間,或者在餃子運往日本以前已經出現了下毒的問題。

而中國官員則相信,製造餃子的天一食品公司,在品質管理上非常嚴格,根本不可能讓食材被污染。

中國官員會認為日本官員是在找麻煩,小題大做,其真正目的是想抹黑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尤其現在是奧運年,台灣大選年,任何讓世界覺得中國還是「野蠻」和「落後」的輿論,都是一種不願意中國強大的手段。

而日本呢,如果從保護國民健康的角度看,即使一包餃子有問題,也是大問題。這只是特顯了日本人處事的態度,對某些問題看成冰山的一角,覺得背後一定有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我們記得,對北韓俘虜日本人質的問題,日本社會內的輿論對事情看得非常嚴重。)

的確,如果說日本媒體和官員把毒餃子事件也看成是「中國還是很落後」的例子,那麼,事情的確不簡單了。

希望事件能水落石出,那麼大家可以針對問題的根源而去解決,而不需要把問題搞成一個政治事件。

但,話又說回來,中日關係中,常常會發生這一類的小衝突或意見分歧,但似乎很快就可以得到平息,或不了了之。

但是,長遠來說,不好好把事情解決,似乎也不會對中日關係有幫助。

除了高調的官式訪問外(這種外交禮節和儀式,對懂得做公關的兩國外交部,應該是駕輕就熟的事情),但中日關係似乎總有種難以說得清楚的awkwardness,似乎應該是雙方長遠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文化的層次,其實容易墮入不是「同文同種」,則是「文明衝突」的二元辯證和思惟。

餃子,其實只是一家企業的產品。剛好這家企業是中國企業,也製造中國食品,所以給人是「中國」的問題。其實,品管問題,是一個商業和法律問題。如果製造餃子的企業發現了自己的產品有問題,有責任讓消費者重拾信心。這個,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有責任去了解,調查,甚至起訴任何違法者和機構,但現在問題卻變得有點政治化了。

研究中日關係有一個比較吊詭的窘境,就是人們把「所有」跟兩國可以聯繫在一起的情況都當成是中日關係至為重要的議題。事實上,不是所以問題都需要用「中日關係」的框架去理解。毒餃子事件,難道不可以發生在中國和日本以外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