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4, 2007

政權,政黨,人民﹕小澤一郎的抉擇


看日本政治人物的角力和起跌,有時如看相撲比賽。

前首相安倍晉三希望最大反對黨民主黨能同意延長在印度洋的支援盟軍活動,但被控制參議院的民主黨總裁(即黨魁)小澤一郎一口決絕。雖然安倍真正請辭的原因還是撲朔迷離,但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跟小澤強硬的態度有關。

自民黨選新總裁代替安倍時,輪到福田康夫扳倒競選對手麻生太郎。

三天前,福田與小澤開會討論組織聯合政府的可行性後,今天竟然爆出小澤向民主黨提出請辭的消息。一向作風強悍的小澤,這次竟然因為「用力過猛」和「求勝心切」,被出了名是小鴿子的福田一個四兩撥千斤,身子飛出了土俵(競技範圍)以外。

小澤請辭的原因,現在的解釋是﹕自民黨向他提出組織聯合政府的提案後,他沒有立刻拒絕,反而回到黨部徵詢民主黨各大老的意見。因為民主黨本身有共識,不能向自民黨「妥協」,所以小澤的處理手法,如他所說,「把事情弄得混亂不清」。

據稱,小澤可能也是甚希望(即使聯合政府的提議不是他先提出的)跟福田「合作」。其實,小澤的「擅作主張」,也看出了福田的狡猾老練。為急於讓海上自衛隊快點回倒印度洋執勤,連權力也可以分配給小澤。

從小澤本人的角度看,這是他本人大展鴻圖的大好機會。

但是,民主黨有它的黨綱,而其黨員更必須向他們的選民負責,不能左搖右擺,毫無原則。

這裡,我們看出日本民主政治的一個表現。即使是黨魁,都不能不顧及黨的基本原則,以及選民對所選議員的期待,而自行作出一些政治上的交易。

日本戰後憲法賦予最終的國家權力給日本的國民(合法的選民)。參議院與眾議院的議員是由選民選出來的。他們有責任向選民負責。

自民黨執政多年,黨內的派系其實包含左、中、右的不同政治取向,基本上,選民一直以來認為這個集多黨於一身的自民黨,能夠自我協調,反映出不同選民基層的需求。

但是,這也使得自民黨多年來一黨獨專(除了1990年代曾經短期失去這個地位),沒有一個反對黨能夠出來與之對衡。

現在,民主黨的籌碼是參議院的控制權,以及反恐法的議題,必要時可以用這個議題打擊自民黨的根基。可是,其實這個議題還不能夠挑起日本人民反自民黨的情緒。

而小澤的「當機立斷」,看來究竟是私心比較重。或者,他還沒有完全脫離自民黨的思維模式(他曾經是自民黨員),對黨派大老私下協調說了算的習慣,跟「兩黨政治」(bipartisan politics)的分別還是沒有弄清楚。

其實,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階段,而已經有足夠的民主經驗,一個以一黨「專政」(雖然不是我們想的獨裁政治)作為核心的政治體制,其實已經不能反映社會的現實。

民主黨議員反對「聯合政府」的建議,其背後有一個很使人期待的政治發展。


Ozawa Ichiro announced his resignation as head of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 Photo courtesy of Mainichi Shimbu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