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1, 2011
日本發生強烈地震(2011年3月11日)
轉載﹕
日7.9級強震 東京冒煙 (14:15)
日本仙台外海發生7.9級淺層大地震,東京感到強烈搖撼,東京港口有建築物冒濃煙,當局發出6米海嘯警告。
香港天文台於今天下午1時52分,錄得這次地震,指震中位於日本本州東面近岸,即仙台之東約180公里,震級為黎克特制7.9級。日本傳媒報道,震中深度僅為10公里,政府已即時發出6米高的海嘯警告。法新社指,東京感到強烈搖撼,人們湧出大廈避難,東京港口有建築物冒煙。日本放送協會指,仙台市的分局受到強烈搖晃。
日7.9級強震 東京冒煙 (14:15)
日本仙台外海發生7.9級淺層大地震,東京感到強烈搖撼,東京港口有建築物冒濃煙,當局發出6米海嘯警告。
香港天文台於今天下午1時52分,錄得這次地震,指震中位於日本本州東面近岸,即仙台之東約180公里,震級為黎克特制7.9級。日本傳媒報道,震中深度僅為10公里,政府已即時發出6米高的海嘯警告。法新社指,東京感到強烈搖撼,人們湧出大廈避難,東京港口有建築物冒煙。日本放送協會指,仙台市的分局受到強烈搖晃。
Friday, December 31, 2010
日本傳媒評2010年中日十大新聞(轉貼)
這個在日本的調查對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中日關係有一定的啟示,因此在這裏轉貼﹕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12月30日報道,日本亞洲通訊社和日本新聞網今日評選出2010年度「日中十大新聞」。具體內容如下:
一,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中國人船長
9月,來自中國福建的一艘漁船在日中兩國有主權爭議的尖閣列島(中國名「釣魚島」)附近海域捕撈時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的圍堵,並發生衝撞。此後,日方宣佈逮捕中國人船長,此事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彈。日中兩國關係陷入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谷。
二,中國首次發動對日本的經濟制裁
「中國漁船衝撞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發動了自日中恢復邦交正常化38年以來的首次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其主要制裁內容包括:暫停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二,減少中國人去日本的旅遊人數。由於日本的稀土90%依賴於中國進口,中國政府的此一制裁措施,引發了日本國內「投資中國風險論」的抬頭。
三,日本放寬中國遊客訪日簽證條件
日本政府宣佈,從7月1日開始,放寬中國人來日本旅遊的簽證條件,並制定出在2018年每年吸引600萬中國遊客來日的目標。但是,「中國漁船衝撞事件」發生後,來日中國遊客大減4成,日本國家觀光廳擔心2010年度的訪日中國人總數難以達到150萬人。
四,日本政府警惕中國人在日本購地買房
由於來自中國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資本紛紛在富士山周圍、北海道等地購買山林土地,或購買溫泉酒店以及個人住宅,日本社會出現了「抵制中國人來日購地買房」的輿論。日本政府也開始研究對外國人購買日本土地事項進行限制。北海道政府正在制定法規,制止以中國人為主的外國企業和個人在北海道大規模購置山林土地。
五,中國首次處決日本人
4月,遼寧省法院先後對赤野光信四名日本人販毒案犯執行了處決,這四名日本人分別在瀋陽和大連機場攜帶大量毒品前往日本時被中國警方逮捕,並被中國法院判處死刑。這是1972年日中恢復邦交以來首次被中國處死的日本人,引起了日本政府和社會的嚴重關注,日本政府並為此召見中國大使希望刀下留人,但是沒有得到中國政府的響應。5月,日本高知縣高等法院對3名走私120公斤冰毒的中國毒販作出二審判決,判處每人12年有期徒刑並罰款700萬日元。
六,4名日本人闖入中國軍事設施被拘捕
9月下旬,東京籐田建設公司的4名日本人職員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進行日軍遺留毒氣彈調查時,闖入附近的一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設施,遭到中國安全機構的拘捕。10餘天後,經過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這四名日本人才被釋放。日本輿論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對日本逮捕中國人船長一事的報復。
七,日本AV女優蒼井空受到中國男性追捧
日本AV女優蒼井空因為開設博客,張貼自己的性感照片而受到中國男性粉絲的熱烈追捧,一夜之間成為中國男人們的性偶像。11月,她在新浪推出中文微博,開通僅3個小時,粉絲突破9萬人。
八,日本制定新防衛大綱對抗中國
12月,日本政府通過了新《防衛大綱計劃》,決定在沖繩附近的西南諸島增派1000名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同時增加在沖繩那霸基地的F15戰機的配備,以便加強對中國海軍艦隊通過西南諸島附近海域進出太平洋的監控和必要的軍事防範。同月上旬,日美兩國軍隊在沖繩附近海域舉行為期一周,以「中國軍隊突襲釣魚島」為假想主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九,中國政府基金成為日本85家上市公司大股東
東京證券交易所12月27日透露消息說,根據該交易所獲得的各上市公司股東變化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政府的兩家投資基金已經成為NEC、日立、全日空、東京電力等85家上市公司排名前10位的大股東,股票總額為1.5萬億日元。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投資基金成為日本眾多上市公司大股東的事例還沒有出現過。
十,日本民間人士第一次出任駐中國大使
6月,日本政府決定起用伊籐忠商事前董事長丹羽宇一郎出任日本國駐中國新大使。丹羽成為1972年日中回復邦交正常化以來,第一位出身民間的中國大使。然後,丹羽赴任後不久,即遇到「中國漁船衝撞事件」,9月11日深夜,丹羽大使被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緊急召見成為話題。
十大新聞反映日本輿論複雜心態 對中國既關注又抵制
據國際在線報道,日本共同社中文網近日評選出最受關注的2010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釣魚島撞船事件、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等新聞事件上榜。詳細情況我們來連線本台駐日本記者謝宏宇。謝宏宇,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共同社為什麼會舉辦這樣一個評選呢?
記者:是這樣的,共同社每年都對國內和國際新聞進行評選,分別選出最受關注的十大新聞,其中共同社中文網還會選出當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本次評選活動的評委由共同通信社以及其他新聞社、電視台、電台中擔任報道評論的資深記者擔任。那麼在今年的中日關係十大新聞當中,9月發生的釣魚島撞船事件由於對中日關係產生了極大影響,並導致兩國關係出現自民主黨政權上台以來的首次嚴重危機,嚴重傷害中日兩國國民的彼此感情,而成為當年中日關係中最引人關注的焦點。其他焦點新聞依次包括位於第二位的「日本GDP被中國趕超日企寄望拓展在華市場」,第三位的「日本關切中國軍隊動向決定加強西南防衛」,第四位的「簽證條件放寬促使中國赴日遊客激增」等等。
主持人:從你剛才的介紹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媒體評選出的中日關係新聞事件,既有推動兩國交往的積極因素,也有對兩國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的消極事件。你認為這次評選結是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呢?
記者:可以說,這次評選比較權威,評選結果也具有較高的代表性。釣魚島撞船事件不僅被共同社列為2010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之首,也被其評為當年最重要的十大國內新聞。當然,對於共同社以國內新聞的角度看待釣魚島撞船事件,這種做法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但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這一事件對日本社會各方面所產生的極大衝擊和巨大影響。此外,從其他列入中日關係十大新聞的消息內容來看,可以主要分為兩大內容,一是積極的,一是消極的,積極的內容有位於第二位的「日本GDP被中國趕超日企寄望拓展在華市場」,第四位的「簽證條件放寬促使中國赴日遊客激增」,第六位的「上海世博會搭建日中交流平台兩國交流異彩紛」,此外還有「中國警方逮捕『餃子事件』嫌疑人」等新聞,對兩國關係產生消極作用的新聞除了剛才提到的釣魚島撞船事件以外,還有「日本關切中國軍隊動向決定加強西南防衛」,「日本企業面臨『中國風險』」等,不過總的來看,共同社評選的中日關係十大新聞內容積極的新聞要多於消極內容的新聞。
主持人:好的,那麼,這次評選的結果能夠反映出日本國民或者日本政界對於中日關係怎樣的心態?
記者:這十大新聞其實反映出了日本輿論2010年對中國既關注又抵制的複雜矛盾心態。日本可以說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隨處可見的漢字、深受歡迎的中華料理、遍佈各處的佛教場所等等,無不證明著兩國歷史淵源的久遠,這種文化的傳承和聯繫也使得大多數日本國民對中國的態度還是很友好的。但是日本一些政治人物處於自身政黨或是自己政治利益的考慮,不惜以傷害中日關係為代價,挑動民族主義情緒,為自己謀取政治選票。事實證明,這種行為是極為有害的,也使得日本一些輿論產生了對華的抵制情緒。日本新任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曾把中日關係比作比夫妻還要重要的關係,因為不管是否喜歡對方,地理上一衣帶水的因素決定兩國之間彼此無法分割。不過這番顯得頗為動聽的話語,在日本政府身上卻缺乏有誠意的行動。日本政府本月17日正式通過了新《防衛計劃大綱》,有學者指出,這既是民主黨上台後制定的首份防衛大綱,又是第一份與日本的和平憲法有著格格不入之處,並直接把中國作為假想敵的防衛大綱。此外,日本首相菅直人此前在檢閱日本自衛隊時也曾指名道姓把中國列入了假想敵,日本政府領導人這樣的舉動不可避免影響了日本國民的對華態度,也給中日關係今後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12月30日報道,日本亞洲通訊社和日本新聞網今日評選出2010年度「日中十大新聞」。具體內容如下:
一,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中國人船長
9月,來自中國福建的一艘漁船在日中兩國有主權爭議的尖閣列島(中國名「釣魚島」)附近海域捕撈時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的圍堵,並發生衝撞。此後,日方宣佈逮捕中國人船長,此事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彈。日中兩國關係陷入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谷。
二,中國首次發動對日本的經濟制裁
「中國漁船衝撞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發動了自日中恢復邦交正常化38年以來的首次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其主要制裁內容包括:暫停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二,減少中國人去日本的旅遊人數。由於日本的稀土90%依賴於中國進口,中國政府的此一制裁措施,引發了日本國內「投資中國風險論」的抬頭。
三,日本放寬中國遊客訪日簽證條件
日本政府宣佈,從7月1日開始,放寬中國人來日本旅遊的簽證條件,並制定出在2018年每年吸引600萬中國遊客來日的目標。但是,「中國漁船衝撞事件」發生後,來日中國遊客大減4成,日本國家觀光廳擔心2010年度的訪日中國人總數難以達到150萬人。
四,日本政府警惕中國人在日本購地買房
由於來自中國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資本紛紛在富士山周圍、北海道等地購買山林土地,或購買溫泉酒店以及個人住宅,日本社會出現了「抵制中國人來日購地買房」的輿論。日本政府也開始研究對外國人購買日本土地事項進行限制。北海道政府正在制定法規,制止以中國人為主的外國企業和個人在北海道大規模購置山林土地。
五,中國首次處決日本人
4月,遼寧省法院先後對赤野光信四名日本人販毒案犯執行了處決,這四名日本人分別在瀋陽和大連機場攜帶大量毒品前往日本時被中國警方逮捕,並被中國法院判處死刑。這是1972年日中恢復邦交以來首次被中國處死的日本人,引起了日本政府和社會的嚴重關注,日本政府並為此召見中國大使希望刀下留人,但是沒有得到中國政府的響應。5月,日本高知縣高等法院對3名走私120公斤冰毒的中國毒販作出二審判決,判處每人12年有期徒刑並罰款700萬日元。
六,4名日本人闖入中國軍事設施被拘捕
9月下旬,東京籐田建設公司的4名日本人職員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進行日軍遺留毒氣彈調查時,闖入附近的一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設施,遭到中國安全機構的拘捕。10餘天後,經過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這四名日本人才被釋放。日本輿論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對日本逮捕中國人船長一事的報復。
七,日本AV女優蒼井空受到中國男性追捧
日本AV女優蒼井空因為開設博客,張貼自己的性感照片而受到中國男性粉絲的熱烈追捧,一夜之間成為中國男人們的性偶像。11月,她在新浪推出中文微博,開通僅3個小時,粉絲突破9萬人。
八,日本制定新防衛大綱對抗中國
12月,日本政府通過了新《防衛大綱計劃》,決定在沖繩附近的西南諸島增派1000名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同時增加在沖繩那霸基地的F15戰機的配備,以便加強對中國海軍艦隊通過西南諸島附近海域進出太平洋的監控和必要的軍事防範。同月上旬,日美兩國軍隊在沖繩附近海域舉行為期一周,以「中國軍隊突襲釣魚島」為假想主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九,中國政府基金成為日本85家上市公司大股東
東京證券交易所12月27日透露消息說,根據該交易所獲得的各上市公司股東變化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政府的兩家投資基金已經成為NEC、日立、全日空、東京電力等85家上市公司排名前10位的大股東,股票總額為1.5萬億日元。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投資基金成為日本眾多上市公司大股東的事例還沒有出現過。
十,日本民間人士第一次出任駐中國大使
6月,日本政府決定起用伊籐忠商事前董事長丹羽宇一郎出任日本國駐中國新大使。丹羽成為1972年日中回復邦交正常化以來,第一位出身民間的中國大使。然後,丹羽赴任後不久,即遇到「中國漁船衝撞事件」,9月11日深夜,丹羽大使被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緊急召見成為話題。
十大新聞反映日本輿論複雜心態 對中國既關注又抵制
據國際在線報道,日本共同社中文網近日評選出最受關注的2010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釣魚島撞船事件、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等新聞事件上榜。詳細情況我們來連線本台駐日本記者謝宏宇。謝宏宇,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共同社為什麼會舉辦這樣一個評選呢?
記者:是這樣的,共同社每年都對國內和國際新聞進行評選,分別選出最受關注的十大新聞,其中共同社中文網還會選出當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本次評選活動的評委由共同通信社以及其他新聞社、電視台、電台中擔任報道評論的資深記者擔任。那麼在今年的中日關係十大新聞當中,9月發生的釣魚島撞船事件由於對中日關係產生了極大影響,並導致兩國關係出現自民主黨政權上台以來的首次嚴重危機,嚴重傷害中日兩國國民的彼此感情,而成為當年中日關係中最引人關注的焦點。其他焦點新聞依次包括位於第二位的「日本GDP被中國趕超日企寄望拓展在華市場」,第三位的「日本關切中國軍隊動向決定加強西南防衛」,第四位的「簽證條件放寬促使中國赴日遊客激增」等等。
主持人:從你剛才的介紹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媒體評選出的中日關係新聞事件,既有推動兩國交往的積極因素,也有對兩國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的消極事件。你認為這次評選結是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呢?
記者:可以說,這次評選比較權威,評選結果也具有較高的代表性。釣魚島撞船事件不僅被共同社列為2010年中日關係十大新聞之首,也被其評為當年最重要的十大國內新聞。當然,對於共同社以國內新聞的角度看待釣魚島撞船事件,這種做法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但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這一事件對日本社會各方面所產生的極大衝擊和巨大影響。此外,從其他列入中日關係十大新聞的消息內容來看,可以主要分為兩大內容,一是積極的,一是消極的,積極的內容有位於第二位的「日本GDP被中國趕超日企寄望拓展在華市場」,第四位的「簽證條件放寬促使中國赴日遊客激增」,第六位的「上海世博會搭建日中交流平台兩國交流異彩紛」,此外還有「中國警方逮捕『餃子事件』嫌疑人」等新聞,對兩國關係產生消極作用的新聞除了剛才提到的釣魚島撞船事件以外,還有「日本關切中國軍隊動向決定加強西南防衛」,「日本企業面臨『中國風險』」等,不過總的來看,共同社評選的中日關係十大新聞內容積極的新聞要多於消極內容的新聞。
主持人:好的,那麼,這次評選的結果能夠反映出日本國民或者日本政界對於中日關係怎樣的心態?
記者:這十大新聞其實反映出了日本輿論2010年對中國既關注又抵制的複雜矛盾心態。日本可以說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隨處可見的漢字、深受歡迎的中華料理、遍佈各處的佛教場所等等,無不證明著兩國歷史淵源的久遠,這種文化的傳承和聯繫也使得大多數日本國民對中國的態度還是很友好的。但是日本一些政治人物處於自身政黨或是自己政治利益的考慮,不惜以傷害中日關係為代價,挑動民族主義情緒,為自己謀取政治選票。事實證明,這種行為是極為有害的,也使得日本一些輿論產生了對華的抵制情緒。日本新任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曾把中日關係比作比夫妻還要重要的關係,因為不管是否喜歡對方,地理上一衣帶水的因素決定兩國之間彼此無法分割。不過這番顯得頗為動聽的話語,在日本政府身上卻缺乏有誠意的行動。日本政府本月17日正式通過了新《防衛計劃大綱》,有學者指出,這既是民主黨上台後制定的首份防衛大綱,又是第一份與日本的和平憲法有著格格不入之處,並直接把中國作為假想敵的防衛大綱。此外,日本首相菅直人此前在檢閱日本自衛隊時也曾指名道姓把中國列入了假想敵,日本政府領導人這樣的舉動不可避免影響了日本國民的對華態度,也給中日關係今後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總結2010年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
今天是2010年的最後一天,回顧這一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當以「釣魚島撞船事件」為最重要的「突發事件」。事件現已告一段落,但只是將兩國間的一些衝突「延後」處理。當兩國政府都了解到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雙方的分歧,而且各自也得處理其他更迫切的事務(例如兩韓衝突和國內經濟問題),也只好暫時以「各自表述」及「互不挑釁」作為處理的方法。
這次事件顯示中日兩國政府都極力維護自己的立場,在原則上沒有退讓的餘地,大家都極力保住自己的面子。同時也顯示兩國領導人之間對於處理這類問題沒有明確的共識,而最關鍵的是部分日本官員(如外相前田誠司)在處理事件上顯示了不必要的「強硬」態度,似乎有一點「賭氣」的成份。
最弔詭的是,日本官員這次「過激」的反應(overreaction),其實不一定針對中國。最關鍵的問題是日本領導人明白日本在國際舞台上似乎有淪為「配角」的趨勢。現在對事件作初步的評價,可以有以下的結論﹕
1 中國今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日本的「自尊心」帶來衝擊。日本國內經濟沒有 太大起色,政府的施政開始失去國民的認同。日本在釣魚台一事上所表現出的強硬態度只是一種條件反射。
2 日本放棄「回歸亞洲」的計劃,繼續靠攏美國,以扮演圍堵(contain)朝鮮和中國的角色。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正是和中國「保持距離」的姿態(gesture)。
3 日本對資源短缺的憂慮。據說釣魚台附近海域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甚豐富,日本不希望輕易放棄領土權及開發權。除了釣魚台外,最近中國有意減少對外輸出稀土,這無疑加深日本的危機意識(sense of crisis)。
4 最後,雖然日本右翼份子在釣魚島事件發生後有所行動,但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情況。這證明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潮流沒有想象中的嚴重,起碼沒有嚴重影響日本政治生態。雖然有聲音要重新採用舊有日本官階名稱,但在短期內看不出有軍國主義復辟的可能。日本仍然堅守它的和平憲章。
這次事件顯示中日兩國政府都極力維護自己的立場,在原則上沒有退讓的餘地,大家都極力保住自己的面子。同時也顯示兩國領導人之間對於處理這類問題沒有明確的共識,而最關鍵的是部分日本官員(如外相前田誠司)在處理事件上顯示了不必要的「強硬」態度,似乎有一點「賭氣」的成份。
最弔詭的是,日本官員這次「過激」的反應(overreaction),其實不一定針對中國。最關鍵的問題是日本領導人明白日本在國際舞台上似乎有淪為「配角」的趨勢。現在對事件作初步的評價,可以有以下的結論﹕
1 中國今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日本的「自尊心」帶來衝擊。日本國內經濟沒有 太大起色,政府的施政開始失去國民的認同。日本在釣魚台一事上所表現出的強硬態度只是一種條件反射。
2 日本放棄「回歸亞洲」的計劃,繼續靠攏美國,以扮演圍堵(contain)朝鮮和中國的角色。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正是和中國「保持距離」的姿態(gesture)。
3 日本對資源短缺的憂慮。據說釣魚台附近海域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甚豐富,日本不希望輕易放棄領土權及開發權。除了釣魚台外,最近中國有意減少對外輸出稀土,這無疑加深日本的危機意識(sense of crisis)。
4 最後,雖然日本右翼份子在釣魚島事件發生後有所行動,但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情況。這證明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潮流沒有想象中的嚴重,起碼沒有嚴重影響日本政治生態。雖然有聲音要重新採用舊有日本官階名稱,但在短期內看不出有軍國主義復辟的可能。日本仍然堅守它的和平憲章。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釣魚台中日船隻碰撞事件簿
2010年9月7日,釣魚台海域發生一宗中國漁船和日本巡邏船的碰撞事件,對中日關係或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下面是截至11日事件發生的大事記錄:
9月7日
上午10時15分左右,日本“與那國”號巡邏船在久場島(中國稱“黃尾嶼”)西北12公里附近海域,發現一艘中國漁船在進行捕魚作業。其後,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釣魚島海域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發生碰撞。
日本海上保安廳稱,巡邏船“與那國”號多次警告中國漁船退出日本領海,但是中國漁船卻收網開始航行。漁船左舷船頭撞到“與那國”號的左舷船尾,導致巡邏船的扶手欄杆支柱斷裂。另兩艘巡邏船“水城”和“波照間”在現場一邊發出停船命令,一邊追蹤中國漁船。但中國漁船沒有聽從命令,並與“水城”的右舷發生碰撞。下午1點前,6名海上保安官在日本領海之外的海域上登上中國漁船,使其停止航行。第11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下午派出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中國漁船,以“涉嫌違反《漁業法》(逃避登船檢查)”為由進行了檢查。
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審議官北野充7日召見中國駐日大使館公使劉少賓,對此表示遺憾,指出:“這是漁船進入日本的領海非法作業的事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則表示對事件嚴重關切,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政府主張釣魚台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中國副外長宋濤即奉命約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在釣魚島海域攔截中國漁船事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攔截行動。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也就事件緊急向日本外務省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對日本巡視船非法扣留中方漁民漁船表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
9月8日
“閩晉漁5179號”遭到日方扣押。日方於8日凌晨1點左右下達逮捕令,並於2點將船長逮捕。中國漁船船長叫詹其雄,41歲。其餘14名中國船員不會被立案,他們已乘漁船前往石垣島。
在北京,大約三十名民間保釣聯合會會員及志願者早上手持中國國旗,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外抗議示威,並派代表遞交抗議信。遊行人士短暫逗留後散去。香港約十名保釣行動成員,亦到中環的日本總領事館遞交抗議信。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奉命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並確保我方人船安全。這是中國官方兩日之內第四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與抗議。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駐日本使館已派員趕赴沖繩縣石垣島探視中方漁民。中國駐日大使館和福岡總領事館的4名館員下午造訪該縣石垣市的石垣海上保安部,要求釋放船長和船員。
晚上,日本首相菅直人,外相岡田克也在首相府舉行緊急會議,會後菅直人表示不希望事件為中日關係帶來影響,但同時亦表示,“尖閣諸島(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這是不變原則,所以撞船事件要謹慎處理。”岡田克也聲稱,事發是在日本領海,日方會依法處理。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說,要冷靜處理事件。
日本首相候選人之一的小澤一郎聲稱,“釣魚台沒有一天隸屬過中國”。台灣駐日代表馮寄台則表示,“我國”對釣魚台的唯一原則是“釣魚台主權屬於中華民國”。
9月10日
日本那霸地方檢察廳石垣支部申請拘留以涉嫌妨礙執行公務為由逮捕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41歲)。石垣簡易法院當天批准檢方拘留詹其雄10天至19日。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方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中國漁船和漁民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這次中國外交部第三度傳召日本大使丹羽宇一郎提出交涉和抗議。楊潔篪強調,中國政府捍衛釣魚島主權和本國公民權益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無條件放回包括船長在內的全體中國漁民和漁船。
9月11日
中國外交部午夜宣布,決定推遲原定本月中旬,同日本的第二次東海問題原則共識政府間談判。發言人姜瑜說,中方強烈不滿和嚴重抗議日方,拘留釣魚台漁船事件的中國船長詹其雄;警告日方如果繼續恣意妄為,必將自食其果。
Sunday, July 18, 2010
日本雅樂及祇園祭
2010年7月17日, 香港電台播放另一集: 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系列 ── 《一覽無遺》. 這次介紹兩種起源於日本京都的傳統文化, 即雅樂和祇園祭.
想收聽的朋友可以click這個 link :
雅樂 (Gagaku) 雅樂由舞蹈和音樂構成,意指端莊雅正的朝廷音樂”,興盛於日本的平安時代。雅樂最初於奈良時代自中國及朝鮮傳入日本,隨後經模仿及融合而產生日本雅樂。
日本於大寶二年設立雅樂寮,用來培訓專業的樂師、音樂家,並只為宮廷服務,使得雅樂走向專業化及高雅化的道路,影響逐漸壯大。仁明天皇時,日本人將雅樂重新編製,演奏雅樂者多為皇室近侍隊。
京都祗園祭 (Kyoto Gion Festival)
日本的節日叫做“祭”,張燈結綵,十分熱鬧。祇園祭是日本京都每年一度的節慶,與大阪的天神祭、江戶的神田祭並稱日本三大祭。祇園祭起源自869年,當時疫症爆發,居民把祇園八阪神社內的神像搬出神社,在京都市內巡行,祈求潔淨及消除瘟疫,如今轉化為通過音樂,舞蹈和敬神儀式,以祈求平安的習俗。整個祇園祭長達一個月, 7月17日進行的花車大巡遊,使京都祗園祭的活動推向高潮。二零零九年,京都祗園祭入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無形文化遺產。
日本淨琉璃文樂木偶戲
最近和香港電台文教組再次合作, 錄製了幾集節目, 包括2010年7月10日播放的節目: 世界無形文化遺產系列 ── 《一覽無遺》,有關日本一種叫淨琉璃(或文樂)木偶戲的介紹.
下面是節目簡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click 這個 link 收聽:
淨琉璃文樂木偶戲是日本最主要的傳統舞臺藝術形式之一,集說唱、樂器伴奏和木偶劇於一體。它起源於江戶時代,是15世紀流行的一種敘事淨琉璃藝術與木偶藝術的結晶。
日本淨琉璃興盛於15世紀中葉,當時社會上最流行的說唱,是反映三河國諸侯的女兒淨琉璃御前與牛若丸之間的愛情故事,所以這門說唱藝術便被稱為淨琉璃。 16世紀後期,淨琉璃使用新樂器三味線伴奏,使它迅速在京都及江戶一帶盛行開來。
約在十七世紀,淨琉璃第一次被運用在木偶戲中。淨琉璃說唱表演者竹本義太夫在大阪開設了木偶戲劇場竹本座。後來,他與著名的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聯手創作了一種廣受歡迎的新型木偶戲表演,就是淨琉璃文樂木偶戲的雛型。
Wednesday, June 2, 2010
殃及池魚?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請辭
總理溫家寶剛訪問日本回國,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Hatoyama Yukio) 隨即含淚宣佈辭職, 好像有點戲劇化。
其實,日本民主黨(DPJ)黨內一早有聲音要他辭職, 原因有幾個﹕首先, 鳩山內閣的支持率下降至低於20%, 而且, 鳩山和黨內元老小澤一郎都陷入政治獻金醜聞(雖然只是鳩山富有的母親給兒子送「零用錢」), 但還是給人腐敗的感覺. 如果由鳩山領軍迎接七月份的參議院選舉, 黨內有影響力人士覺得太過冒險, 倒不如選一個形象比較清廉的人, 例如菅直人(Kan Naoto)。
鳩山最大的致命傷是由外交引起的問題。 5月30日, 溫總理在日本進行訪問, 和韓國總統李明博及鳩山首相就3月份韓國天安鑑疑被朝鮮擊沉討論對策。 日韓兩國堅持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 溫總理對此有所保留. 他以「殃及池魚」形容朝韓之間的緊張局勢, 如果處理不當, 連中國也會受到連累。
想不到的是, 這次天安鑑事件的受害之魚卻是鳩山。 30日當天, 美國總統奧巴馬向鳩山指出, 一旦兩韓問題不可收拾, 日本可能變成「池魚」, 在「美日安保條約」下, 美國可以「伸出援手」, 但前提是現在不能立刻遷移美軍在沖繩島的普天間(Futenma)基地。遷移基地計劃告吹,鳩山的執政盟友社民黨主席福島瑞穗斷然退出執政聯盟,使參議院選情更為緊張。
原本是兩韓之間的問題, 現在成為鳩山下臺的導火線。
去年9月,鳩山在大選時承諾把美軍基地遷出沖繩,但現在因為一個突發的國際事件令他食言。 一個被人認為是食言的政治人物的收場只有一個﹕ 下臺。
Sunday, April 25, 2010
能樂與歌舞伎: 日本無形文化遺產
最近替香港電台做節目,介紹日本的無形文化遺產能樂和歌舞伎, 分別在 2010年4月17及24日播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以下links收聽.
能樂 (Noh Drama, or Nogaku)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Intangible_CH&d=2010-04-17&p=4756&e=107183&m=episode
能樂 (Noh Drama, or Nogaku)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Intangible_CH&d=2010-04-17&p=4756&e=107183&m=episode
Sunday, August 30, 2009
5.7%的失業率是自民黨的魔咒?
民調幾乎肯定日本政壇今天會變天. 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情況將進入歷史, 麻生首相會下台.
是甚麼力量改變這一切呢?
以後, 歷史學家會把原因歸咎到經濟問題. 日本現在的失業率是5.7%, 是戰後最高的. 據說年底有可能上升到6%以上. 這個數字實際上代表有三百六十萬人失業, 而且, 每100個求職的人, 只有42個職位. 這再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 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 政治,甚至是市民的身心健康問題.
此外, H1N1人類豬流感施虐全球, 日本預計會有2500萬人受到感染, 也就是人口的20%. 而嚴重患者(即需要住院的)會高達1.5%, 即380,000人.
日本自民黨將面臨失去政權的恥辱, 但相較於日本人民的"貧病交加", 似乎是微不足道了.
是甚麼力量改變這一切呢?
以後, 歷史學家會把原因歸咎到經濟問題. 日本現在的失業率是5.7%, 是戰後最高的. 據說年底有可能上升到6%以上. 這個數字實際上代表有三百六十萬人失業, 而且, 每100個求職的人, 只有42個職位. 這再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 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 政治,甚至是市民的身心健康問題.
此外, H1N1人類豬流感施虐全球, 日本預計會有2500萬人受到感染, 也就是人口的20%. 而嚴重患者(即需要住院的)會高達1.5%, 即380,000人.
日本自民黨將面臨失去政權的恥辱, 但相較於日本人民的"貧病交加", 似乎是微不足道了.
Monday, August 17, 2009
作為「非歷史事件」的靖國神社參拜
2009年8月15日是一個星期六,查看天氣報告,那天東京天氣頗炎熱,氣溫攝氏28度,有雲。
我不能確定我讀到的天氣報告是否準確。畢竟,預測只是預測,而那天我並不在東京。
但我對那天的天氣忽然有點好奇起來。如果你問我為甚麼,那麼,我更加肯定我的想法...2009年8月15日,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一天,在中日關係史上,它暫時或可被歸類為「非歷史事件」,就是英語的non-event。
以後呢?我不敢肯定。
對於有留意日本新聞的人來說,8月份最轟動的日本新聞反而是女藝人酒井法子吸毒事件。她的丈夫於8月3日凌晨因藏毒被捕,酒井本人隨即失蹤,直到8日自首,承認吸毒。
又或者,對於不少香港年青人來說,8月份最能代表「日本」的事件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動漫電玩節」(7月31日-8月4日)。在展覽場館,很多人深深受到anime和manga世界的感動,那裏有他們童年的很多記憶...
那麼,8月15日呢?它似乎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一天,64年前,很多日本人第一次聽到日本天皇的聲音,在電台廣播中,天皇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8年抗日戰爭終於完結。
64年後,兩位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特意安排這天進入靖國神社參拜,為二次世界大戰為日本國捐軀的士兵禱告。在中國人的地方,已經很少人會因為他們的行為而花氣力大聲疾呼了。
中國人有中國人所關心的事情﹕台灣8月8日遭遇罕見的強力台風,造成半個台灣成為一片澤國,死傷無數...
關心血濃於水的事情自然不過。
64年前中日關係的那一段歷史,現在不再輕易牽動我們的神經...起碼不是今年的8月。
對我來說,我希望這代表我們已經開始學會用客觀的態度了解中日關係的歷史。
現在,我們其實應該把目光放到8月30日、日本舉行大選的那一天。自民黨的麻生首相會下台嗎?最大在野黨民主黨能奪取政權嗎?該黨總裁鳩山由紀夫會成為下一任首相嗎?
最重要的是,日本社會已經準備好接受兩黨輪替執政的時代嗎?
對於關心中日關係的我來說,我覺得2009年的8月應該不會只是一個「非歷史事件」,但是,我希望這個8月之所以重要,不再是因為有日本前領導人再次參拜靖國神社。
我不能確定我讀到的天氣報告是否準確。畢竟,預測只是預測,而那天我並不在東京。
但我對那天的天氣忽然有點好奇起來。如果你問我為甚麼,那麼,我更加肯定我的想法...2009年8月15日,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一天,在中日關係史上,它暫時或可被歸類為「非歷史事件」,就是英語的non-event。
以後呢?我不敢肯定。
對於有留意日本新聞的人來說,8月份最轟動的日本新聞反而是女藝人酒井法子吸毒事件。她的丈夫於8月3日凌晨因藏毒被捕,酒井本人隨即失蹤,直到8日自首,承認吸毒。
又或者,對於不少香港年青人來說,8月份最能代表「日本」的事件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動漫電玩節」(7月31日-8月4日)。在展覽場館,很多人深深受到anime和manga世界的感動,那裏有他們童年的很多記憶...
那麼,8月15日呢?它似乎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一天,64年前,很多日本人第一次聽到日本天皇的聲音,在電台廣播中,天皇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8年抗日戰爭終於完結。
64年後,兩位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特意安排這天進入靖國神社參拜,為二次世界大戰為日本國捐軀的士兵禱告。在中國人的地方,已經很少人會因為他們的行為而花氣力大聲疾呼了。
中國人有中國人所關心的事情﹕台灣8月8日遭遇罕見的強力台風,造成半個台灣成為一片澤國,死傷無數...
關心血濃於水的事情自然不過。
64年前中日關係的那一段歷史,現在不再輕易牽動我們的神經...起碼不是今年的8月。
對我來說,我希望這代表我們已經開始學會用客觀的態度了解中日關係的歷史。
現在,我們其實應該把目光放到8月30日、日本舉行大選的那一天。自民黨的麻生首相會下台嗎?最大在野黨民主黨能奪取政權嗎?該黨總裁鳩山由紀夫會成為下一任首相嗎?
最重要的是,日本社會已經準備好接受兩黨輪替執政的時代嗎?
對於關心中日關係的我來說,我覺得2009年的8月應該不會只是一個「非歷史事件」,但是,我希望這個8月之所以重要,不再是因為有日本前領導人再次參拜靖國神社。
Friday, May 22, 2009
日本經濟會再次出現奇跡嗎?
戰後日本經濟起飛,被譽為奇跡。90年代末期,日本經歷泡沫爆破,十多年來經濟發展裹足不前。現在又遇到金融海嘯,全球各國經濟面臨嚴峻的考驗,最近,連一些在國際間發展得很成功的日本企業,如豐田汽車、新力等也陸續錄得虧損。一直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正走進一個使人感到氣餒的萎縮期。
當然,日本不是唯一遇到這個問題的國家。這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但日本外向性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能一下子改變,而且國內的問題也不限於經濟。自民黨領導的政府已漸漸失去民意,反對黨是否能奪取政權年底前就會分曉。但最可怕的卻是國內失業率上升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不但影響國內消費意欲,也製造一種末世的社會情緒。
這讓人想起日本中世紀戰亂時代的黑暗日子,但那時候仍能看到光輝。所以說,金融海嘯可能是讓日本人反思的契機。中世紀進入近現代的過程,正是吸收外來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儒家思想,以及西方科學等)和自我審視的時代。奇跡最後發生了﹕17世紀開始,日本重新建立一個穩定卻充滿創意的社會,德川幕府政權雖然是一個封建體制,但文化上卻保持一定程度的多元,那時候日本人積極吸收外來文化。
現在,如果日本要重拾這種奇跡,我認為她必須變得更「開放」。戰後日本經濟雖然發展迅速,社會也完成了現代化的洗禮,而且國民已經享受著民主和自由,但高效率的日本社會始終保持一定的封閉性。這種壓抑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全能的媒體和企業文化,它們就像「慈母」般讓很多日本人滿足於安逸和安寧,也厭惡他們認為是「不文明」的生活模式----這些日本人厭惡衝突、有潔癖、不喜歡不熟悉的文化、語言、不喜歡政治、怕麻煩……因為他們是被寵壞了的消費者。
我覺得日本的經濟問題不應該完全歸咎於金融海嘯,最核心的反而是日本社會形成了崇尚消費主義的風氣,那才是日本經濟無法迅速復蘇的致命傷。試想,一個推銷「夢」的社會,如果沒有「夢」,會多麼的讓人沮喪。
日本戰後經濟奇跡的歷史,也給中國經濟一面可供反思的寶鑑。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個「夢」如果要實現,它自然要實現,但最重要是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很多「夢想家」,也需要很多對「社會現實」時常關注的社會良知。
----
Japan economy takes a record fall
May 20, 2009
TOKYO, Japan (CNN) -- Japan's GDP fell 4 percent last quarter, the fastest pace on record, the government said on Wednesday.
The January-March quarter for Japan was 15.4 percent lower than the same time period last year, according to figures released by the Cabinet Office. Exports fell 26 percent on quarter, while imports were down 15 percent.
The GDP slide in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is the greatest drop among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es. By comparison, GDP in the United States fell 6.1 percent on an annual basis.
This was the fourth straight quarter the Japanese economy contracted. Analysts say the drop reflects cuts in domestic spending with job cuts, factory closings and less capital spending as a result of spiraling sales abroad.
The news punctuates a month of poor economic news out of Japan in recent weeks. Panasonic,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makers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nounced it lost nearly $4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ending March 31. Hitachi lost $8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with consolidated revenues down 11 percent from last year, the largest loss ever recorded by a Japanese manufacturer.
NEC Corporation lost $3 billion in the past fiscal year, down nearly 11.5 percent from last year. Meanwhile, Nissan lost $2.3 billion for the year. Sony Corp. announced net losses of $1 billion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March 31, finishing a year in the 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14 years.
---
Thursday, May 21, 2009, The Japan Times Online
Economy shrinks at record-setting pace
Annualized 15.2% drop in quarter reflects collapse in exports, output
By Takahiro Fukada
Staff writer
當然,日本不是唯一遇到這個問題的國家。這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但日本外向性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能一下子改變,而且國內的問題也不限於經濟。自民黨領導的政府已漸漸失去民意,反對黨是否能奪取政權年底前就會分曉。但最可怕的卻是國內失業率上升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不但影響國內消費意欲,也製造一種末世的社會情緒。
這讓人想起日本中世紀戰亂時代的黑暗日子,但那時候仍能看到光輝。所以說,金融海嘯可能是讓日本人反思的契機。中世紀進入近現代的過程,正是吸收外來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儒家思想,以及西方科學等)和自我審視的時代。奇跡最後發生了﹕17世紀開始,日本重新建立一個穩定卻充滿創意的社會,德川幕府政權雖然是一個封建體制,但文化上卻保持一定程度的多元,那時候日本人積極吸收外來文化。
現在,如果日本要重拾這種奇跡,我認為她必須變得更「開放」。戰後日本經濟雖然發展迅速,社會也完成了現代化的洗禮,而且國民已經享受著民主和自由,但高效率的日本社會始終保持一定的封閉性。這種壓抑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全能的媒體和企業文化,它們就像「慈母」般讓很多日本人滿足於安逸和安寧,也厭惡他們認為是「不文明」的生活模式----這些日本人厭惡衝突、有潔癖、不喜歡不熟悉的文化、語言、不喜歡政治、怕麻煩……因為他們是被寵壞了的消費者。
我覺得日本的經濟問題不應該完全歸咎於金融海嘯,最核心的反而是日本社會形成了崇尚消費主義的風氣,那才是日本經濟無法迅速復蘇的致命傷。試想,一個推銷「夢」的社會,如果沒有「夢」,會多麼的讓人沮喪。
日本戰後經濟奇跡的歷史,也給中國經濟一面可供反思的寶鑑。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個「夢」如果要實現,它自然要實現,但最重要是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很多「夢想家」,也需要很多對「社會現實」時常關注的社會良知。
----
Japan economy takes a record fall
May 20, 2009
TOKYO, Japan (CNN) -- Japan's GDP fell 4 percent last quarter, the fastest pace on record, the government said on Wednesday.
The January-March quarter for Japan was 15.4 percent lower than the same time period last year, according to figures released by the Cabinet Office. Exports fell 26 percent on quarter, while imports were down 15 percent.
The GDP slide in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is the greatest drop among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es. By comparison, GDP in the United States fell 6.1 percent on an annual basis.
This was the fourth straight quarter the Japanese economy contracted. Analysts say the drop reflects cuts in domestic spending with job cuts, factory closings and less capital spending as a result of spiraling sales abroad.
The news punctuates a month of poor economic news out of Japan in recent weeks. Panasonic,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makers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nounced it lost nearly $4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ending March 31. Hitachi lost $8 billion in the fiscal year, with consolidated revenues down 11 percent from last year, the largest loss ever recorded by a Japanese manufacturer.
NEC Corporation lost $3 billion in the past fiscal year, down nearly 11.5 percent from last year. Meanwhile, Nissan lost $2.3 billion for the year. Sony Corp. announced net losses of $1 billion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March 31, finishing a year in the 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14 years.
---
Thursday, May 21, 2009, The Japan Times Online
Economy shrinks at record-setting pace
Annualized 15.2% drop in quarter reflects collapse in exports, output
By Takahiro Fukada
Staff write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lunged at a record annual pace of 15.2 percent in the three months to March as exports collapsed and businesses cut production, the government said Wednesday.
It was the biggest fall since records were first kept in 1955.
GDP for all of fiscal 2008 also saw its biggest ever fall of 3.5 percent.
The Cabinet Office said weak overseas and domestic demand caused the economy to contract for the fourth straight quarter, following an annualized 14.4 percent contraction in the October-December period.
Finance Minister Kaoru Yosano said the worst may be over.
Despite the record contraction, Yosano said the January-March quarter is already "past" and that it is time to look to the future.
"It's important (we see) what has happened in April and May," he said, referring to signs of improvement in some recent economic figures.
Some economists agree with Yosano and expect GDP in the April-June quarter to show positive growth.
"Although the figures are the lowest ever, they are within our expectations," said Takahide Kiuchi, chief economist at Nomura Securities Co.
Kiuchi expects the Japanese economy to grow at an annualized pace of 3 percent to 5 percent in the April-June quarter a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bound and exports to their economies recover.
Japan's economic stimulus measures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growth, he predicted.
Kiuchi also noted the economy has started entering a period of deflation. The domestic demand deflator, a key measure of domestic price trends, fell 0.9 percent, compared with a rise of 0.3 percent in October-December last year.
"In the January-March period, the gap has further widened," said Hideo Kumano, chief economist at 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 "Certainly, the fall could not be stopped."
While expecting exports to recover as China's economy revives, Kumano said it remains extremely unclear how strong and how long the economic recovery will be amid the outbreak of H1N1 swine flu.
Expor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lummeted 26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the largest fall on record. Private consumption declined 1.1 percent and private investment fell 10.4 percent.
Domestic demand contributed to lowering GDP by minus 2.6 percent and net ex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by minus 1.4 percent.
GDP, the broadest meas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contracted 4.0 percent in January-March quarter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In nominal terms, before adjusting for inflation, the economy contracted 2.9 percent, or an annualized contraction of 10.9 percent.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arsh, which may lead to a prolonged slump in consumer spending that accounts for about 55 percent of GDP.
Last month, the government predicted the economy would face a contraction of 3.3 percent in real terms in fiscal 2009. The economy will still need to expand about 0.7 percent each quarter to meet this forecast.
Information from Kyodo added
It was the biggest fall since records were first kept in 1955.
GDP for all of fiscal 2008 also saw its biggest ever fall of 3.5 percent.
The Cabinet Office said weak overseas and domestic demand caused the economy to contract for the fourth straight quarter, following an annualized 14.4 percent contraction in the October-December period.
Finance Minister Kaoru Yosano said the worst may be over.
Despite the record contraction, Yosano said the January-March quarter is already "past" and that it is time to look to the future.
"It's important (we see) what has happened in April and May," he said, referring to signs of improvement in some recent economic figures.
Some economists agree with Yosano and expect GDP in the April-June quarter to show positive growth.
"Although the figures are the lowest ever, they are within our expectations," said Takahide Kiuchi, chief economist at Nomura Securities Co.
Kiuchi expects the Japanese economy to grow at an annualized pace of 3 percent to 5 percent in the April-June quarter a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bound and exports to their economies recover.
Japan's economic stimulus measures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growth, he predicted.
Kiuchi also noted the economy has started entering a period of deflation. The domestic demand deflator, a key measure of domestic price trends, fell 0.9 percent, compared with a rise of 0.3 percent in October-December last year.
"In the January-March period, the gap has further widened," said Hideo Kumano, chief economist at 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 "Certainly, the fall could not be stopped."
While expecting exports to recover as China's economy revives, Kumano said it remains extremely unclear how strong and how long the economic recovery will be amid the outbreak of H1N1 swine flu.
Export of goods and services plummeted 26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the largest fall on record. Private consumption declined 1.1 percent and private investment fell 10.4 percent.
Domestic demand contributed to lowering GDP by minus 2.6 percent and net ex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by minus 1.4 percent.
GDP, the broadest meas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contracted 4.0 percent in January-March quarter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In nominal terms, before adjusting for inflation, the economy contracted 2.9 percent, or an annualized contraction of 10.9 percent.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arsh, which may lead to a prolonged slump in consumer spending that accounts for about 55 percent of GDP.
Last month, the government predicted the economy would face a contraction of 3.3 percent in real terms in fiscal 2009. The economy will still need to expand about 0.7 percent each quarter to meet this forecast.
Information from Kyodo added
Thursday, March 5, 2009
靖國神社的橫蠻無理
無論是否願意,靖國神社照樣供奉自明治維新時代為日本捐軀的軍人,其中也包括一些參加戰役的台灣人。某些台灣人的家屬希望把他們的祖輩名字除去,他們曾經如此要求,但不得允許。
其實,有些日本人也不希望自己的祖先被供奉在那裡,希望神社把他們的名字從祭祀者名單中刪除,但神社同樣堅決反對。最近,日本大阪地區法院剛裁定他們敗訴,給靖國神社一個法律依據,繼續他們的橫蠻做法。
這種橫蠻,真的是「何必呢?」
---
新聞資料轉載﹕
Friday, Feb. 27, 2009
Suit fails to remove 11 from Yasukuni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of war dead survives
OSAKA (Kyodo) The Osaka District Court on Thursday shot down a lawsuit calling for Yasukuni Shrine to remove from its enshrinement rolls 11 servicemen and civilian employee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forces.
It is the first judicial determination at the district court level on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of war dead.
The suit against the Shinto Shrine in Tokyo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lso sought ¥1 million in damages for each of the nine plaintiffs, whose relatives are honored at Yasukuni.
Similar suits have been filed with the Tokyo and Naha district courts.
Presiding Judge Hiroshi Muraoka brushed aside the plaintiffs' argument that Yasukuni Shrine has infringed on their human rights to respect their loved ones and cherish memories of them by unilaterally enshrining them collectively without the relatives' consent, saying such rights are out of the range of legal protection.
With their suit, the relatives were pursuing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saying it has helped Yasukuni Shrine over many years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ar dead.
But Muraoka rejected their argument, saying it is up to the shrine's discretion based on its religious principles to decide who it will enshrine.
Originally, 10 people filed the suit, but one, a resident of Taiwan later withdrew.
Ryuken Sugawara, leader of the plaintiffs, said it was an unexpected decision and he deeply regrets the court's failure to look into the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The judge's decision was made based on similar rulings in the past. I don't think it is good to ignore the will of the relatives and continue the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Sugawara said at a news conference.
Yasukuni Shrine, established in 1869 as Tokyo Shokonsha and renamed 10 years later, is dedicated to some 2.5 million war dead, mainly those who perished during the last war.
Fourteen Class-A war criminals were collectively honored at Yasukuni Shrine in 1978. Among them was wartime Prime Minister Gen. Hideki Tojo, who was hanged in 1948.
Junichiro Koizumi paid annual visits to the shrine when he was prime minister from 2001 to 2006, souring Japan's ties with China and South Korea which see it as a symbol of Japanese wartime militarism.
其實,有些日本人也不希望自己的祖先被供奉在那裡,希望神社把他們的名字從祭祀者名單中刪除,但神社同樣堅決反對。最近,日本大阪地區法院剛裁定他們敗訴,給靖國神社一個法律依據,繼續他們的橫蠻做法。
這種橫蠻,真的是「何必呢?」
---
新聞資料轉載﹕
Friday, Feb. 27, 2009
Suit fails to remove 11 from Yasukuni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of war dead survives
OSAKA (Kyodo) The Osaka District Court on Thursday shot down a lawsuit calling for Yasukuni Shrine to remove from its enshrinement rolls 11 servicemen and civilian employee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forces.
It is the first judicial determination at the district court level on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of war dead.
The suit against the Shinto Shrine in Tokyo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lso sought ¥1 million in damages for each of the nine plaintiffs, whose relatives are honored at Yasukuni.
Similar suits have been filed with the Tokyo and Naha district courts.
Presiding Judge Hiroshi Muraoka brushed aside the plaintiffs' argument that Yasukuni Shrine has infringed on their human rights to respect their loved ones and cherish memories of them by unilaterally enshrining them collectively without the relatives' consent, saying such rights are out of the range of legal protection.
With their suit, the relatives were pursuing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saying it has helped Yasukuni Shrine over many years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ar dead.
But Muraoka rejected their argument, saying it is up to the shrine's discretion based on its religious principles to decide who it will enshrine.
Originally, 10 people filed the suit, but one, a resident of Taiwan later withdrew.
Ryuken Sugawara, leader of the plaintiffs, said it was an unexpected decision and he deeply regrets the court's failure to look into the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The judge's decision was made based on similar rulings in the past. I don't think it is good to ignore the will of the relatives and continue the collective enshrinement," Sugawara said at a news conference.
Yasukuni Shrine, established in 1869 as Tokyo Shokonsha and renamed 10 years later, is dedicated to some 2.5 million war dead, mainly those who perished during the last war.
Fourteen Class-A war criminals were collectively honored at Yasukuni Shrine in 1978. Among them was wartime Prime Minister Gen. Hideki Tojo, who was hanged in 1948.
Junichiro Koizumi paid annual visits to the shrine when he was prime minister from 2001 to 2006, souring Japan's ties with China and South Korea which see it as a symbol of Japanese wartime militarism.
Sunday, March 1, 2009
中日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戰後的中日關係其實脫離不了「冷戰」的陰影,現在或許不再明顯,但綜觀日本自民黨鷹派人物的言行,不難理解他們的政治思維。他們成長於「自由 vs 共產」「文明 vs 落後」的國際文化氛圍中,我很懷疑他們的意識中是否仍然認為中國是一個危機的源頭?如果有的話他們的思維的確有問題。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不可能忽視中國在經濟及亞洲地區政治的地位。這個題目有很多專家討論,現在下定論也言之過早。起碼,西方的輿論似乎不再一面倒地認為中國政府只懂得政治打壓異見人士。四川大地震和金融海嘯後,北京政府顯示了他們的實事求是態度,也讓外國人明白中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及政治大國。(文化層面還有待努力才能影響外國)
日本在麻生領導下,政府的支持率幾乎只有1至2成。麻生雖然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亞洲領導人,但這次他帶來的籌碼少之又少,能改變中、美、日三邊關係的主導權已不在他那裡,雖然他嘗試利用「美日安保條約」和「釣魚台問題」大做文章。但美國不是白痴,不會因為他的言論而破壞美、中的既有關係。
這次日相訪美只能夠說是一個親善訪問。其實,如果麻生還認為這次見面就好像朝聖(如舊德川幕府時代,藩主每年進行的「參勤交代」)一樣,希望從美國這個大靠山那裡撈點什麼油水,日本會再次錯失和中國直接建立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的契機。這真是可惜。
---
轉載相關報道﹕
金融時報:奧巴馬最重視中國 日本又冷又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7:08:25
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刊文說,一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如何能夠向外界表明,他把美中關係視為其外交政策的軸心樞紐?很簡單,他把其任內“第一個到訪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此一榮譽,送贈給日本首相。
這就是本週中上演的虛偽外交劇目--麻生太郎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被奧巴馬接見的外國領導人,而布朗--另一個很渴望親近奧氏的弱勢政客--則必須等到下星期。
這篇由資深評論員Philip Stephens撰寫、題為《圓滑的虛偽讓日本感到很冷》的文章說,對於麻生而言,這次訪美之行是可以鬆一口氣的機會,因為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下跌得和日本的經濟一樣慘烈。麻生的首相生命正在苟延殘喘,他上任才僅數個月,但最近的民望已跌至單位數字,用“癱瘓”去形容日本國內政局都可能是太樂觀。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可說是寬厚又仁慈的。他向來訪的麻生表示,日本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和其中一個最強大的經濟伙伴。奧巴馬並灌注更多的安慰去強調,正因為美日的友誼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邀請麻生作為他在橢圓辦公室接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
然而,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無疑將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奧巴馬政府正在調整美國在亞洲的外交重心。固然,日本仍然是美國的親密朋友,並受到安保條約的保護。然而,華盛頓目前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卻是美中關係。
正如國務卿希拉里上週訪華時強調,國際社會正期待中國和美國共同合作以追求全人類的安全、和平與繁榮。她甚至形容美中目前真正是“共存共榮”的關係,並期望把與中國的戰略性對話內涵擴大至國防層面。
幾乎可以想像,當希拉里說這一番話的時候,1300英哩外的東京感到怎麼樣的痛楚。在一方面,美國的這一轉移是無可避免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重整世界政治版圖,當前的經濟危機亦進一步加強了美中的相互依賴關係,如果華盛頓不正視此一事實,那才是不負責任以及對全世界都有害的。
日本對這一情況的不安,正好反映了其自身的猶豫不決、矛盾心理及對於事態的無力感。經濟衰退榨乾了日本的自信心,國內政治的亂局亦助長了其封閉心態。日本極畏懼中國的崛起,而且除了向美國尋求安慰之外,自己找不出任何對策。時代變了,日本像任何人一樣,終須要調整心態。然而她尚未能做到,仍然欠缺一個指南針,找不到自己在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定位。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不可能忽視中國在經濟及亞洲地區政治的地位。這個題目有很多專家討論,現在下定論也言之過早。起碼,西方的輿論似乎不再一面倒地認為中國政府只懂得政治打壓異見人士。四川大地震和金融海嘯後,北京政府顯示了他們的實事求是態度,也讓外國人明白中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及政治大國。(文化層面還有待努力才能影響外國)
日本在麻生領導下,政府的支持率幾乎只有1至2成。麻生雖然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亞洲領導人,但這次他帶來的籌碼少之又少,能改變中、美、日三邊關係的主導權已不在他那裡,雖然他嘗試利用「美日安保條約」和「釣魚台問題」大做文章。但美國不是白痴,不會因為他的言論而破壞美、中的既有關係。
這次日相訪美只能夠說是一個親善訪問。其實,如果麻生還認為這次見面就好像朝聖(如舊德川幕府時代,藩主每年進行的「參勤交代」)一樣,希望從美國這個大靠山那裡撈點什麼油水,日本會再次錯失和中國直接建立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的契機。這真是可惜。
---
轉載相關報道﹕
金融時報:奧巴馬最重視中國 日本又冷又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7:08:25
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刊文說,一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如何能夠向外界表明,他把美中關係視為其外交政策的軸心樞紐?很簡單,他把其任內“第一個到訪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此一榮譽,送贈給日本首相。
這就是本週中上演的虛偽外交劇目--麻生太郎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被奧巴馬接見的外國領導人,而布朗--另一個很渴望親近奧氏的弱勢政客--則必須等到下星期。
這篇由資深評論員Philip Stephens撰寫、題為《圓滑的虛偽讓日本感到很冷》的文章說,對於麻生而言,這次訪美之行是可以鬆一口氣的機會,因為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下跌得和日本的經濟一樣慘烈。麻生的首相生命正在苟延殘喘,他上任才僅數個月,但最近的民望已跌至單位數字,用“癱瘓”去形容日本國內政局都可能是太樂觀。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可說是寬厚又仁慈的。他向來訪的麻生表示,日本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和其中一個最強大的經濟伙伴。奧巴馬並灌注更多的安慰去強調,正因為美日的友誼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邀請麻生作為他在橢圓辦公室接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
然而,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無疑將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奧巴馬政府正在調整美國在亞洲的外交重心。固然,日本仍然是美國的親密朋友,並受到安保條約的保護。然而,華盛頓目前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卻是美中關係。
正如國務卿希拉里上週訪華時強調,國際社會正期待中國和美國共同合作以追求全人類的安全、和平與繁榮。她甚至形容美中目前真正是“共存共榮”的關係,並期望把與中國的戰略性對話內涵擴大至國防層面。
幾乎可以想像,當希拉里說這一番話的時候,1300英哩外的東京感到怎麼樣的痛楚。在一方面,美國的這一轉移是無可避免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重整世界政治版圖,當前的經濟危機亦進一步加強了美中的相互依賴關係,如果華盛頓不正視此一事實,那才是不負責任以及對全世界都有害的。
日本對這一情況的不安,正好反映了其自身的猶豫不決、矛盾心理及對於事態的無力感。經濟衰退榨乾了日本的自信心,國內政治的亂局亦助長了其封閉心態。日本極畏懼中國的崛起,而且除了向美國尋求安慰之外,自己找不出任何對策。時代變了,日本像任何人一樣,終須要調整心態。然而她尚未能做到,仍然欠缺一個指南針,找不到自己在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定位。
2009釣魚台問題再現?
這篇「中評社」的社評,希望作為參考資料保留,所以轉載。
也可以瀏覽﹕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8/5/9/100885983.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0885983&mdate=0228001453
---
社評:麻生又口出狂言 日本玩火釣魚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00:14:53
麻生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高度警惕。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評論員 丘巒)
麻生又開始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口出狂言,日本又在釣魚島問題上大做文章了,中日關係可能會在日方突如其來的強硬態度衝擊下再起狂瀾。今次的釣魚島事件絕對不同於過去,很可能是日本企圖強硬佔領釣魚島的開端,必須引起中國的高度警惕,以做好完全的準備。
麻生太郎26日上午在眾議院一個委員會上表示,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當然是日美安保條約適用的對象,如果受到其它國家侵犯,日美將共同應對。日方將於近期與美國進一步確認。這是日本首相歷史上首次公開發表該內容言論。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隨後也做出了同樣的表態。問題很大的是,美國政府昨天表示,釣魚台群島的最後主權歸屬,美國不持立場;不過釣魚台群島一直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由此,中日關係敲響了巨大的警鐘,麻生和日本一些政客因美國之言可能會更加失去理性!
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26日上午召開關於外交與國際關係的集中審議會,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副代表前原誠司會上提問,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中國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的活動愈發頻繁,要求日本政府正式向美國確認,將釣魚島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的對象。對此,麻生太郎說,日美間沒有單獨就釣魚島問題正式談過,但是近期會與美國進行進一步確認。在這樣嚴肅的政治場合發表的見解,表明麻生今次的狂言,一定不是口誤,而是深思熟慮的。
對於麻生的說法,中方當然大為惱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6日就日本領導人關於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言論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馬朝旭27日再作表示,中方就日美官員關於釣魚島問題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的言論已向日方再次提出嚴正交涉,並要求美方就相關報道作出澄清。
近期以來,中日關係出現很多危險的跡象,中方正在努力挽救。尤其在中日軍事關係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動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不久前訪問日本,努力增進兩軍互信,繼續推進防務交流。另外,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也計劃3月訪華,兩國也預定3月中在東京召開國防外交局長級的安保對話。
但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兩國的尖銳衝突正在一步一步走前來了。
2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派遣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加強對釣魚島的“警備”。日本《產經新聞》4日爆料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從2月1日起,對釣魚島執行新的監視方案,將巡視船由3艘減少到2艘,但船的級別提高。通過配備載有直升機的PLH型大船,其巡視能力比過去3艘的時候還高。報導稱,自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了巡邏體制,由2艘巡視船增加到3艘巡視船,進行“定期巡視”。
資料顯示,PLH型巡視船為日本海上保安廳專門設計的大型多用途巡視艦,該型艦長105米、寬15米,搭載直升機1架,滿載排水量達到3200噸,與中國海軍護衛艦噸位相當,並具有與之抗衡的實力。PLH型巡視艦裝備有數門30毫米、20毫米速射擊炮,火力遠遠超過周邊國家的類似海上執法船。
此前,日本海上保安廳一般僅在重大任務時出動PLH型巡視艦,使用該型艦在釣魚島海域實施常態巡邏尚屬首次。
日本此一舉動,引起中國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再次強調,如日方採取升級舉動,中方將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隨之,全球華人輿論為之大嘩,對日本在釣魚島進一步展示的野心萬分警惕。
表面看來,日本今次的行動是對中國的報復。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局下屬的兩艘海洋調查船於上午8時左右正式進入釣魚島12海里範圍實施對領海展開正常科學考查,但在此之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對釣魚島海域的“定期巡視”,現更決定派出PLH型多用途巡視船到釣魚島進行常態巡邏。
然而,綜合各方輿論,可以知道日本的極端行為絕非報復這麼簡單,中國對麻生及其日本政府今次的動機應有深刻的認識,要保持最高的警惕,並作出完全的應變準備。因為其中有三個因素,是對中國極為不利的。
其一,這可能是日本政府徹底改變對釣魚島政策的新起步。《國際先驅導報》報導說,近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整體戰略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一直以來,日本對釣魚島採取“實際控制但不公開佔有”。中國海監“12•8”行動後,日本開始謀求侵佔釣魚島的公開化,加強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日本華文媒體也指出,日本試圖通過加大力度逐步強占中國釣魚島,強化“實際控制”,企圖成為既定事實。
其二,這可能是日本軍隊付諸行動強佔釣魚島的新起步。分析人士認為,類似論調在日本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日本政府付諸行動,這次日本做出派艦艇常駐釣魚島的行動很可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認為:目前來說,常駐釣魚島的巡視船屬於日本海上保安廳,但下一步,日本海上自衛隊肯定會逐步介入。
其三,這可能是日本借釣魚島大肆擴軍的新起步。日本政府於1月9日首次召開智囊專家組成的安保及防衛能力懇談會,研討未來軍事力量的重新配置方案。與此同時,以首相麻生太郎為首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也將於今夏制訂完成第一個旨在保護和管理包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日本離島的基本方針。防衛省提出的研製導彈預警衛星專案則將納入今年5月成形的日本宇宙開發戰略基本太空發展計劃之中。2004年制訂五年期日本防衛計劃大綱時,日本藉口朝鮮發射導彈的威脅,重點落實了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軍事計劃。但這次在制訂新五年防衛計劃大綱時,把如何應對中國海空軍現代化直接作為編制新軍事部署的依據,這尚屬首次。
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毒素,一旦發作,中日關係必然出事,甚至無可收拾,必然會出現重大的衝突,甚至不排除武力衝突。日本方面很奇怪,對可能發生的這種衝突不是竭力從外交等層次來思考解決途徑,而是更重視著眼於武力解決。信息稱,為了加強應對釣魚島等問題,日本軍事先行,於2009年1月8日將首批10架F-15新銳戰機調防到沖繩那霸基地,並在3月底完成調配20架同類戰機的部署。這次將原來駐防於東京附近茨城縣百裡基地的20架F-15主力戰機前移至西南1500公里的那霸基地,其作戰半徑不但包括西南島嶼的釣魚島等,而且還可涵蓋台海地區,甚至包括上海、江西、湖南等中國大陸地區。與此相配套的陸上自衛隊也新組建了混合旅團駐軍沖繩,重點展開離島登陸作戰的訓練,強化對西南島嶼的軍事控制。
對此,我們要大聲責問:麻生及日本政客想幹什麼?
當然,也有日本媒體稱,不排除日本近期的強硬舉動有“通過挑起外交事端去籠絡人心,以提高支持率越來越低的麻生內閣威信”的意思。外交比內政更奪人眼球,不排除麻生為了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獲勝,在外交上要作出一些有利於回籠選票的“驚人之舉”,甚至不惜傷害鄰國利益。
我們很懷疑,日本在釣魚島玩火的目的就這麼簡單嗎?同時,我們也要責問,麻生或執政黨無能無用,就要通過踐踏中日關係來做補救,這合理嗎?這正常嗎?
去年12月13日,針對麻生提及釣魚島問題,溫家寶強調,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和堅定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雙方應冷靜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防止影響兩國關係大局。
麻生和日本政府、日本軍方是到了要冷靜下來的時候了,不要頭腦發熱,做出玩火自焚的極端動作來。
也可以瀏覽﹕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8/5/9/100885983.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0885983&mdate=0228001453
---
社評:麻生又口出狂言 日本玩火釣魚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00:14:53
麻生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高度警惕。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評論員 丘巒)
麻生又開始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口出狂言,日本又在釣魚島問題上大做文章了,中日關係可能會在日方突如其來的強硬態度衝擊下再起狂瀾。今次的釣魚島事件絕對不同於過去,很可能是日本企圖強硬佔領釣魚島的開端,必須引起中國的高度警惕,以做好完全的準備。
麻生太郎26日上午在眾議院一個委員會上表示,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當然是日美安保條約適用的對象,如果受到其它國家侵犯,日美將共同應對。日方將於近期與美國進一步確認。這是日本首相歷史上首次公開發表該內容言論。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隨後也做出了同樣的表態。問題很大的是,美國政府昨天表示,釣魚台群島的最後主權歸屬,美國不持立場;不過釣魚台群島一直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由此,中日關係敲響了巨大的警鐘,麻生和日本一些政客因美國之言可能會更加失去理性!
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26日上午召開關於外交與國際關係的集中審議會,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副代表前原誠司會上提問,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中國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的活動愈發頻繁,要求日本政府正式向美國確認,將釣魚島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的對象。對此,麻生太郎說,日美間沒有單獨就釣魚島問題正式談過,但是近期會與美國進行進一步確認。在這樣嚴肅的政治場合發表的見解,表明麻生今次的狂言,一定不是口誤,而是深思熟慮的。
對於麻生的說法,中方當然大為惱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6日就日本領導人關於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言論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馬朝旭27日再作表示,中方就日美官員關於釣魚島問題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的言論已向日方再次提出嚴正交涉,並要求美方就相關報道作出澄清。
近期以來,中日關係出現很多危險的跡象,中方正在努力挽救。尤其在中日軍事關係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動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不久前訪問日本,努力增進兩軍互信,繼續推進防務交流。另外,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也計劃3月訪華,兩國也預定3月中在東京召開國防外交局長級的安保對話。
但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兩國的尖銳衝突正在一步一步走前來了。
2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派遣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加強對釣魚島的“警備”。日本《產經新聞》4日爆料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從2月1日起,對釣魚島執行新的監視方案,將巡視船由3艘減少到2艘,但船的級別提高。通過配備載有直升機的PLH型大船,其巡視能力比過去3艘的時候還高。報導稱,自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了巡邏體制,由2艘巡視船增加到3艘巡視船,進行“定期巡視”。
資料顯示,PLH型巡視船為日本海上保安廳專門設計的大型多用途巡視艦,該型艦長105米、寬15米,搭載直升機1架,滿載排水量達到3200噸,與中國海軍護衛艦噸位相當,並具有與之抗衡的實力。PLH型巡視艦裝備有數門30毫米、20毫米速射擊炮,火力遠遠超過周邊國家的類似海上執法船。
此前,日本海上保安廳一般僅在重大任務時出動PLH型巡視艦,使用該型艦在釣魚島海域實施常態巡邏尚屬首次。
日本此一舉動,引起中國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再次強調,如日方採取升級舉動,中方將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隨之,全球華人輿論為之大嘩,對日本在釣魚島進一步展示的野心萬分警惕。
表面看來,日本今次的行動是對中國的報復。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局下屬的兩艘海洋調查船於上午8時左右正式進入釣魚島12海里範圍實施對領海展開正常科學考查,但在此之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對釣魚島海域的“定期巡視”,現更決定派出PLH型多用途巡視船到釣魚島進行常態巡邏。
然而,綜合各方輿論,可以知道日本的極端行為絕非報復這麼簡單,中國對麻生及其日本政府今次的動機應有深刻的認識,要保持最高的警惕,並作出完全的應變準備。因為其中有三個因素,是對中國極為不利的。
其一,這可能是日本政府徹底改變對釣魚島政策的新起步。《國際先驅導報》報導說,近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整體戰略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一直以來,日本對釣魚島採取“實際控制但不公開佔有”。中國海監“12•8”行動後,日本開始謀求侵佔釣魚島的公開化,加強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日本華文媒體也指出,日本試圖通過加大力度逐步強占中國釣魚島,強化“實際控制”,企圖成為既定事實。
其二,這可能是日本軍隊付諸行動強佔釣魚島的新起步。分析人士認為,類似論調在日本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日本政府付諸行動,這次日本做出派艦艇常駐釣魚島的行動很可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認為:目前來說,常駐釣魚島的巡視船屬於日本海上保安廳,但下一步,日本海上自衛隊肯定會逐步介入。
其三,這可能是日本借釣魚島大肆擴軍的新起步。日本政府於1月9日首次召開智囊專家組成的安保及防衛能力懇談會,研討未來軍事力量的重新配置方案。與此同時,以首相麻生太郎為首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也將於今夏制訂完成第一個旨在保護和管理包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日本離島的基本方針。防衛省提出的研製導彈預警衛星專案則將納入今年5月成形的日本宇宙開發戰略基本太空發展計劃之中。2004年制訂五年期日本防衛計劃大綱時,日本藉口朝鮮發射導彈的威脅,重點落實了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軍事計劃。但這次在制訂新五年防衛計劃大綱時,把如何應對中國海空軍現代化直接作為編制新軍事部署的依據,這尚屬首次。
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毒素,一旦發作,中日關係必然出事,甚至無可收拾,必然會出現重大的衝突,甚至不排除武力衝突。日本方面很奇怪,對可能發生的這種衝突不是竭力從外交等層次來思考解決途徑,而是更重視著眼於武力解決。信息稱,為了加強應對釣魚島等問題,日本軍事先行,於2009年1月8日將首批10架F-15新銳戰機調防到沖繩那霸基地,並在3月底完成調配20架同類戰機的部署。這次將原來駐防於東京附近茨城縣百裡基地的20架F-15主力戰機前移至西南1500公里的那霸基地,其作戰半徑不但包括西南島嶼的釣魚島等,而且還可涵蓋台海地區,甚至包括上海、江西、湖南等中國大陸地區。與此相配套的陸上自衛隊也新組建了混合旅團駐軍沖繩,重點展開離島登陸作戰的訓練,強化對西南島嶼的軍事控制。
對此,我們要大聲責問:麻生及日本政客想幹什麼?
當然,也有日本媒體稱,不排除日本近期的強硬舉動有“通過挑起外交事端去籠絡人心,以提高支持率越來越低的麻生內閣威信”的意思。外交比內政更奪人眼球,不排除麻生為了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獲勝,在外交上要作出一些有利於回籠選票的“驚人之舉”,甚至不惜傷害鄰國利益。
我們很懷疑,日本在釣魚島玩火的目的就這麼簡單嗎?同時,我們也要責問,麻生或執政黨無能無用,就要通過踐踏中日關係來做補救,這合理嗎?這正常嗎?
去年12月13日,針對麻生提及釣魚島問題,溫家寶強調,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和堅定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雙方應冷靜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防止影響兩國關係大局。
麻生和日本政府、日本軍方是到了要冷靜下來的時候了,不要頭腦發熱,做出玩火自焚的極端動作來。
Sunday, February 8, 2009
日本的北方領土問題
今年2月18日,日本首先麻生太郎(Aso Taro)將抵達庫頁島(Сахалин,Sakhalin Island,日本人稱樺太Karafuto,見圖)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Dimitry Medvedev)會面。預計屆時將會討論北方四島(即南千島列島的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諸島)的主權問題,以及日俄簽署戰後和約的事情。
千島列島(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Kuril Islands,日人稱Chishima),包括﹕
- 擇捉島(Iturup,Etorofu)
- 國後島(Kunashir,Kunashiri)
- 色丹島(Shikotan)
- 齒舞諸島(Khabomai Rocks,Habomai)
蘇聯(俄羅斯)一直堅持,千島列島包括北方四島,其主權在二戰後歸於俄羅斯。日本則認為,自1855年2月7日雙方簽訂「下田條約」(Treaty of Shimoda,即「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完結,日本一直對北方四島行使主權,所以它們已經不再屬於千島列島的一部分。三藩市條約指定日本於戰後交還千島列島,但日本和美國都堅持所謂千島列島並不包括這四個島。
現時,北方四島屬於俄羅斯的管轄範圍內。最近,俄方建議,在簽訂雙方和約後,把色丹島和齒舞諸島交還日本,但其實此兩島佔四島領地只有百分之六,對日本不太劃算,所以日本未必會同意這個方案。
這次麻生訪問庫葉島,或許會無功而返。
在日本民間,也有一股「保衛國土完整」的聲音,而且政府還特意把日俄簽訂「下田條約」的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
日俄這個外交問題很自然讓我想到日本與我國之間的釣魚台群島(Diaoyutai,或,尖閣群島Senkaku Islands)主權爭拗,也想到日本和韓國的獨島(Dokdo,或竹島Takeshima)爭議。
日本與鄰國的領土主權爭拗問題雖然未曾發展到軍事衝突,但無論如何造成了日本被亞洲大陸邊緣化(或孤立化)的情形。
而且,這問題不單單是一個領土主權問題,也涉及二戰後的冷戰圍堵、東西文化衝突、資源爭奪、各國民族(國家)主意抬頭等諸議題。
雖然領土爭議不急於一時間解決(這是鄧小平處理釣魚台問題的方法),但也不能無限期擱置。因為,這些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各國社會內狹隘民族情緒的高漲。
Saturday, February 7, 2009
許育銘教授的中日關係史綱要
許育銘,1998年畢業於日本立命館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教授,中日關係史專家。
台灣人留學日本的頗多,專攻日本文學、歷史及中日關係的也為數不少。只是他們甚少以英文發表文章,所以在西方學界不為人認識。其實他們的研究成果(大多以中文和日文撰寫)都很值得留意。現在介紹一下許教授的中日關係的課程綱要,從中也可以知道某些台灣大學生如何學習中日關係。
==============
中日關係史課程綱要
==============
課程名稱﹕ 中日關係史(一)
適用學年度﹕ 93學年度第2學期
課程代號﹕HIST30100
上課時間﹕二3/4
授課教師 ﹕許育銘
上課教室﹕文D101
課程目標﹕
本課程係以古代至近現代中日關係為範園,冀求同學經由歷史發展過程瞭解中國與日本間的相互糾纏關係。古代中日關係注重漢字文化圈裏兩國之政經、文化交流與影響,進而探討在近現代中日關係中所呈現共存、競存、敵對的三個面相帶來的歷史變遷。並且藉由史料解說及研究概況介紹等方式,啟迪同學進一步研究之興趣及學習。
授課日程表
週次
日 期
內 容
範 圍
備 註
1
2月22日
課程說明
2
3月1日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史介紹與概說
1.林明德,<中日關係史研究的回顧>,《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下冊,頁439-456
3
3月8日
因朝鮮問題引起之中日兩國對峙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七章
2.周啟乾,<淺論明治維新與同治中興>,《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91-104
4
3月15日
中日甲午之戰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八章2.章開沅,<甲午戰爭與晚清政局>,《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231-240
5
3月22日
中日議和與割地賠款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九章2.李侃,<大衝擊和大轉折-第一次中日戰爭對中國的打擊和影響>,《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249-258
6
3月29日
八國聯軍之役與日本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章2.陶德民,<清末中日關係中的政治和文化-關於<黃金十年>論爭的檢討->,《共生敵對》,頁99-116
7
4月5日
放假
8
4月12日
日俄戰爭與中國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一章2. 劉志超、關捷,<甲辰日俄戰爭的再探討>,《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04期
9
4月19日
視聽教學(203高地)
1.歐陽鍇,<日俄戰爭最血腥的一幕——203高地:人海對機槍>,《國際展望》 2003年10期
10
4月26日
日本之經營中國東北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二章
2.陶文釗,<日美在中國東北的爭奪(1905-1910)>,《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155-178
11
5月3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二十一條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三章2.臼井勝美作、陳鵬仁譯,<五四前後的中日關係>,《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6 民79.04 頁137-170
12
5月10日
滿蒙交涉與九一八事變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四章2.易顯石,<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的經濟背景>《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309-322
13
5月17日
日本帝國主義與滿蒙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五章2.沈予,<盧溝橋事變前日本對華政策的特徵>,《日中關係150年》,頁129-144
14
5月24日
視聽教學(英烈千秋)
成府,<從身背罵名到壯烈殉國——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環球軍事》,2004年14期
◎報告截止日
15
5月31日
七七事變與八年抗戰
1. 王建朗,<盧溝橋事件後國民政府的和戰抉擇>,《共生敵對》,頁393-408.2. 齊福霖,<近6年來中日戰爭史研究概況與今後展望>,《日中關係150年》,頁145-159
16
6月7日
戰後中日關係之演變-中日和約問題
1.黃自進,<戰後日本的對華政策--以「中日和約」為例的探討>《近代中國》,148 民91.04 頁6-162.劉維開,<中日和約簽訂經過--以蔣中正總統為中心的探討>《近代中國》,148 民91.04頁28-39
17
6月14日
戰後中日關係之演變-中日關係正常化與台日斷交
1.許介鱗,<戰後中日關係之轉變>,《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841-86
2.樊勇明,<戰後日中關係的再思考-建交前中國對日政策剖析->《日中關係の150年》,頁179-194
18
6月21日
期末考
要求與評分方式
老師除講授之外,並輔以影片觀賞等方式。平常成績:20%;學期報告:30%;期末考試:50%
主要閱讀書籍﹕
鄭樑生,《中日關係史》,五南,2001
山根幸夫等編,周啟乾監譯,《近代日中關係史研究入門》,金禾,1995
潘英,《惡夢與幻夢交織下之近世中日關係》,明文,1990
建議參考書籍﹕
王曉秋,《近代中日關係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石曉軍,《中日兩國相互認識的變遷》,台灣商務,1992
戴季陶,《日本論》,日本文摘,1987
許介鱗,《近代日本論》,日本文摘,1987
台灣人留學日本的頗多,專攻日本文學、歷史及中日關係的也為數不少。只是他們甚少以英文發表文章,所以在西方學界不為人認識。其實他們的研究成果(大多以中文和日文撰寫)都很值得留意。現在介紹一下許教授的中日關係的課程綱要,從中也可以知道某些台灣大學生如何學習中日關係。
==============
中日關係史課程綱要
==============
課程名稱﹕ 中日關係史(一)
適用學年度﹕ 93學年度第2學期
課程代號﹕HIST30100
上課時間﹕二3/4
授課教師 ﹕許育銘
上課教室﹕文D101
課程目標﹕
本課程係以古代至近現代中日關係為範園,冀求同學經由歷史發展過程瞭解中國與日本間的相互糾纏關係。古代中日關係注重漢字文化圈裏兩國之政經、文化交流與影響,進而探討在近現代中日關係中所呈現共存、競存、敵對的三個面相帶來的歷史變遷。並且藉由史料解說及研究概況介紹等方式,啟迪同學進一步研究之興趣及學習。
授課日程表
週次
日 期
內 容
範 圍
備 註
1
2月22日
課程說明
2
3月1日
近代中日關係研究史介紹與概說
1.林明德,<中日關係史研究的回顧>,《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下冊,頁439-456
3
3月8日
因朝鮮問題引起之中日兩國對峙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七章
2.周啟乾,<淺論明治維新與同治中興>,《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91-104
4
3月15日
中日甲午之戰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八章2.章開沅,<甲午戰爭與晚清政局>,《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231-240
5
3月22日
中日議和與割地賠款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九章2.李侃,<大衝擊和大轉折-第一次中日戰爭對中國的打擊和影響>,《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249-258
6
3月29日
八國聯軍之役與日本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章2.陶德民,<清末中日關係中的政治和文化-關於<黃金十年>論爭的檢討->,《共生敵對》,頁99-116
7
4月5日
放假
8
4月12日
日俄戰爭與中國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一章2. 劉志超、關捷,<甲辰日俄戰爭的再探討>,《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04期
9
4月19日
視聽教學(203高地)
1.歐陽鍇,<日俄戰爭最血腥的一幕——203高地:人海對機槍>,《國際展望》 2003年10期
10
4月26日
日本之經營中國東北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二章
2.陶文釗,<日美在中國東北的爭奪(1905-1910)>,《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155-178
11
5月3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二十一條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三章2.臼井勝美作、陳鵬仁譯,<五四前後的中日關係>,《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6 民79.04 頁137-170
12
5月10日
滿蒙交涉與九一八事變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四章2.易顯石,<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的經濟背景>《近百年中日關係史論文集》,頁309-322
13
5月17日
日本帝國主義與滿蒙
1.鄭樑生,《中日關係史》,第十五章2.沈予,<盧溝橋事變前日本對華政策的特徵>,《日中關係150年》,頁129-144
14
5月24日
視聽教學(英烈千秋)
成府,<從身背罵名到壯烈殉國——著名抗日將領張自忠>,《環球軍事》,2004年14期
◎報告截止日
15
5月31日
七七事變與八年抗戰
1. 王建朗,<盧溝橋事件後國民政府的和戰抉擇>,《共生敵對》,頁393-408.2. 齊福霖,<近6年來中日戰爭史研究概況與今後展望>,《日中關係150年》,頁145-159
16
6月7日
戰後中日關係之演變-中日和約問題
1.黃自進,<戰後日本的對華政策--以「中日和約」為例的探討>《近代中國》,148 民91.04 頁6-162.劉維開,<中日和約簽訂經過--以蔣中正總統為中心的探討>《近代中國》,148 民91.04頁28-39
17
6月14日
戰後中日關係之演變-中日關係正常化與台日斷交
1.許介鱗,<戰後中日關係之轉變>,《第三屆近百年中日關係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841-86
2.樊勇明,<戰後日中關係的再思考-建交前中國對日政策剖析->《日中關係の150年》,頁179-194
18
6月21日
期末考
要求與評分方式
老師除講授之外,並輔以影片觀賞等方式。平常成績:20%;學期報告:30%;期末考試:50%
主要閱讀書籍﹕
鄭樑生,《中日關係史》,五南,2001
山根幸夫等編,周啟乾監譯,《近代日中關係史研究入門》,金禾,1995
潘英,《惡夢與幻夢交織下之近世中日關係》,明文,1990
建議參考書籍﹕
王曉秋,《近代中日關係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石曉軍,《中日兩國相互認識的變遷》,台灣商務,1992
戴季陶,《日本論》,日本文摘,1987
許介鱗,《近代日本論》,日本文摘,1987
南京大屠殺受害者法律訴訟獲勝
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的冬天,距今已超過一個甲子,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大部分已經作古,但當時其中一名證人夏淑琴(見圖)仍然健在,今年79歲。數年前,日本學者東中野修道(Higashinakano Shudo)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南京虐殺的徹底檢證》,書中質疑夏淑琴的證言不可信,甚至否定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多年來,一些(尤其是右翼)日本學者及政客仍然否定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真不知道他們是「無知」還是「嘩眾取寵」!更使人費解的是,日本政府毫無舉動,通常以保障「言論自由」為名,讓這些無聊的言論在媒體上荼毒日本的下一代。其實,在中國人的眼中,日本政府的「不干預」政策跟「默許」這些胡言亂語的人沒有多大分別。
20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之所以常常受到南京大屠殺這些歷史議題影響,多少因為日本社會沒有一個明亮而清晰的聲音反對那些「胡說八道」的學者和政客。日本社會中也不是沒有有良知的人,但他們是社會的少數,所以無法發揮較大的影響力。不是說日本政府壓迫他們(雖然他們有些被右翼人士及支持者騷擾),也不是說他們不能批評「胡說八道」者的言論,只是,他們無法改變戰後日本社會對戰爭責任的逃避,以及他們對歷史認識的虛無。
最後,一些有良心的日本學者和律師發覺可以循法律的途徑協助受害者(包括慰安婦、南京大屠殺受害人,以及戰時被日本軍隊和企業強迫當苦工的中國和韓國人)討回公道。多年來透過這個途徑控告日本政府和企業的中、韓人士,有勝數也有敗訴,但訴訟時間經年,大多沒完沒了,對受害人也是一種折磨。
但現在日本最高法院判夏淑琴勝訴,下令東中野教授和出版社為誣蔑夏淑琴的言論賠償,證明日本的法律系統還是能夠發揮一點作用。
看來,雖然日本社會普遍對二次大戰的戰爭責任採取虛無的態度,起碼他們的法律還是能替受害者說幾句公道話。當然,大家很希望看到公平的法律能推動一種有責任感的社會態度。
--
Saturday, Feb. 7, 2009
Author on Nanjing loses libel appeal (Kyodo News)
The Supreme Court on Thursday rejected an appeal by the author and publisher of a book on the Nanjing Massacre, finalizing lower court rulings that ordered them to pay a combined ¥4 million in damages to a Chinese woman the book claimed was an impostor.
The top court's No. 1 petty bench made the decision in the libel suit brought by Xia Shuqin, 79, against Asia University professor Shudo Higashinakano and publisher Tendensha. The court said the book discredited her by giving readers the impression she was not a witness to the 1937 atrocity, which the book claimed never happened.
Xia was demanding a combined ¥15 million in compensation from Higashinakano and Tendensha, but the Tokyo District Court ordered them in November 2007 to pay ¥4 million.
The Tokyo High Court backed the decision last May.
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中日研究﹕英文學術期刊 Sino-Japanese Studies
很高興知道Joshua Fogel教授終於重刊他創辦的《中日研究》(Sino-Japanese Studies),而且把已經發表過的論文全部放上網上讓人自由使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 http://chinajapan.org/ 。
互聯網使學術研究方便了許多。以前要特意跑到大學圖書館找資料,而且一些比較偏門的期刊又不容易找到,尤其中日關係的研究在西方學術界不算是顯學,只有規模比較大的大學才能找到《中日研究》。例如,我在多倫多大學的圖書館也找不到《中日研究》這個期刊。所以,要找一篇發表在《中日研究》的文章作為參考也比較麻煩。現在在網上可以閱覽這些文章,對中日關係研究者真是一個喜訊!
我同Fogel教授雖然不是深交,但卻有好幾次近距離的接觸。最主要是因為他自2005年離開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轉至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Toronto)教書,碰巧我在2006年有一整年在約克大學做講師,而且辦公室剛好在Fogel教授隔壁,所以有幸認識這位在中日關係研究的大師級人物。
在英語的學術界,他是把中日關係研究做得最好的一位學者。其成名作是研究日本漢學者內藤湖南(Naito Konan)的研究。他也編輯了英語第一本認真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論文集。我相信,所有用英語書寫中日關係的學者都應該會認識這位前輩,而且,有好幾位年青學者都得到他的協助和提拔。希望這次透過學術期刊的重刊,我們能接觸到更多有關中日關係方面的好文章。
Announcing the relaunch of Sino-Japanese Studies online
For fifteen years Sino-Japanese Studies (1988-2003) was published in hardform and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was the only journal of its kind in content, bringing together Chinese and Japanese studies -- irrespective of discipline or time period. The relaunched journal will be available open access online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only journal of its kind. It will contain original, refereed articles, translations, reviews, and news from the field.Interested readers and contributors may find further details on making submissions to the journal as well as access the full online archive of back-issues at:http://chinajapan.org/ISSN 1041-8830
They may also contact the editor directly.Joshua Fogel (fogel at yorku.ca), editorKonrad M. Lawson (konrad at lawson.net), web technician
Sunday, January 11, 2009
能源之爭?中日第九次戰略對話
東海油氣田的發展問題是中日第九次戰略對話的主要議題。日本認為中國最近「單方面」開發天外天油氣田,但中方卻認為那是在沒有爭議性的海域開發。雙方各執一辭,顯然大家對哪裡是中日海洋邊界的「中間線」還沒有一個共識。會後,雙方同意共同開發的大原則沒有改變,但討論共同開發的會議的時間表則沒有下文。
看來,現階段雙方在能源發展合作方面有共識,但實際合作進展緩慢。最近中國派遣軍艦至索馬里海域保護商船免受海盜滋擾,對日本一定形成某種心理上的壓力。當然,中國不願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霸權」國家的形象,在國際事務上,胡溫的策略都是以戰略合作伙伴的互利形式在進行。但即使只談經濟和文化交流,也不能代表可以忽略海域安全的問題。經濟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有相應的海防及海洋軍事實力予以支援。派遣軍艦至索馬里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即使是索馬里的事件,也是在國際「鼓勵」下才行動的。
所以,即使中國派遣海軍至索馬里看來是一個「海洋中國」在擴張勢力,但現今的日本卻早已不是明治維新時代的那種軍國主義國家。
我們記得,那時日本的反應是過分「高估」中國﹕中日甲午戰爭以前,1886年8月,李鴻章帶領的北洋水師(參考http://www.beiyang.org/)派遣了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炮塔鐵甲鑑,有東洋第一堅鑑之稱的「鎮遠號」,以及其他三艘軍艦到日本長崎作親善訪問,但卻給日本人看到滿清船員喝醉酒生事的一幕。一方面,日本人對鎮遠的「偉大」恨之入骨,遂變成了日本軍人的假想敵。另外,又看到滿清軍人全無紀律的事實,所以暗自慶幸滿清政府只注重外表好大喜功,卻沒有真的訓練精良的軍人。
現在回想那段歷史,發覺中國政府已經學會了「韜光養晦」的道理,尤其在軍事上的行動都保持自律。這或許也是因為政府也清楚,未來20年中國社會的發展,必須在社會政治穩定的大前提下才能看見成果。任何不能協助經濟發展的軍事行動,都不會容易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
也就是說,日本現在看中國的軍事活動,一定比較務實和中肯,更不會認為中國就會因為爭奪東海的能源資源而貿然動用大量軍事資源。同時,中國當然也意識到,日本右派勢力雖然常常高呼「日本國正常化」,其實那離開軍國主義復闢不知道有多麼遙遠。現在任何政黨組成的日本內閣都不可能以軍事擴張作為解決國內經濟社會問題的手段。
因此,中日能源之爭看來會走一條商業合作的路線。這樣,中國和日本都不需要無謂地暴露自己實質的社會政治問題。
(下面是有關戰略對話的報道)
---
中日在東京舉行第九次戰略對話 達成廣泛共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0 14:51:41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與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藪中三十二9日在東京舉行第九次中日戰略對話。雙方就中日關係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務實地交換了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新華網報道,雙方一致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日作為在亞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要在雙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上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發展,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貢獻。
當天,王光亞還分別會見了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以及自民黨、民主黨和公明黨領導人。
昨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和日本外務省次官藪中三十二分別率團參加中日第九次戰略對話。 新華社圖
中日對話 王光亞:中方開發天外天毫無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0 10:39:43
昨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和日本外務省次官藪中三十二分別率團參加中日第九次戰略對話。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昨日,中日第九次戰略對話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和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藪中三十二分別率團參加。雙方確認將加速東海油氣田開發磋商,但具體磋商日程未定。王光亞在對話中再次強調,中方對“天外天”油氣田的開發是行使中方固有的權利,毫無問題。 東方早報報道,戰略對話結束後,王光亞還同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舉行了會談,雙方亦就加速東海油氣田開發磋商達成一致意見。
中日戰略對話在日本外務省飯倉公館內舉行。東海油氣田開發成為對話的主要議題。日本媒體報道稱,通過對話,雙方再次確認將加速關於簽署具體開發條約的事務級別磋商。不過在昨天的戰略對話上,磋商的具體開始時間及日程并未敲定。
而此間日方一直存有異議的中方對“天外天”油田的單獨開發問題昨天亦是主要討論議題之一。對話中,藪中三十二再次對此提出抗議。藪中稱,“在達成協議之前,中方應當停止開發。”對此,王光亞給予了反駁。王光亞再次強調了中方在此事上的立場,“中方對有關油氣田進行開發活動是行使中方固有的權利,毫無問題。”去年6月,中日兩國就共同開發東海相關區域油氣田達成協議。
除東海共同開發事宜之外,雙方還就輸日餃子問題、中國軍費透明化以及朝核六方會談問題交換了意見。
Saturday, January 3, 2009
香港大學中、日、韓、朝關係研討會
香港大學日本研究系將於2009年5月舉辦中國、日本、韓國、朝鮮關係研討會。有興趣在大會發表論文的可以把論文大綱寄往港大日本研究系。下面是詳細的資料。
二次世界大戰後,兩韓關係一直是影響東亞以至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對中日關係尤為重要。正如下面研討會簡介中所提及,中日兩國在最近十多年來經歷了眾多的分歧,包括1995中國的核測試,台獨問題,釣魚台主權紛爭,東海油田的開發,以及中日歷史問題。但是,兩韓穩定卻是中日兩國共同關心及所樂見的事情。
期望這次會議的成果對中日關係的研究有所裨益。
---
Call For Papers : 'The Korea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HKU Department of Japanese Studi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Research Symposium 2009 (II) Council Chamber, HKU 26-27 May 2009
Call For Papers
The Korea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The trajector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left many concerned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wondering if there could be any issu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hat Japan and China can agree upon. These two East Asian giants have disagreed on almost every single issue that has cropped up between them in the past decade –China's nuclear tests in 1995; the Taiwanese independence movement and the Taiwanese straits crisis in 1995/6; the annual disputes over Senkaku/Diaoyutai islands; the demarcation of their sea border; sovereignty and drilling rights in East China Sea from 1999 onwards inaddition to a host of issues to do with history, ranging from textbooks to apologies. Given the volatile political nature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it is difficult to perceive how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an move concretely beyond diplomatic niceties to substantive co-operation on items of significant strategic importance.
There is however emerging consensus in the literature that there exists one issue that China and Japan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ver – that i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echnically, North and South Korea are still at war. Their 1953 ceasefire has produced an abnormal situation as the uneasy tension belies the facade of peace and tranquility on the Peninsula and the general prosperity in Northeast Asia continues to build up. North Korea has shown that it is increasingly willing to disrupt this fragile peace with its nuclear belligerence throughout the 1990s; it's firing of the Taedopong-1 missile over Japan and its incursions into South Korea. Almost two decades have passed since the Berlin wall collapsed, but all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of Kim Jung-Il imploding have not materialized, and Kim Daejung's sunshine diplomacy seems to hav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38th parallel, South Korea has spent a disproportionate amount of resources preparing for the reunification across all scenarios – for a collapse of the regime in North Korea to reunification with a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scenario; from a peaceful political settlement to all out war.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ambivalently sent aid worth billions of won to North Korea annually.
In practical terms, any security scenario or political solu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s never just the business of the two Koreas. Any negotiation, conflict or settlement will involve the greatpowers in the region – namely the US, China, Japan and Russia. Out ofthese four powers, China and Japan stand to be most affected by anysettlement as the Korean peninsula effectively straddles the strategic lo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s such, they are intimately concerned as neither wishes to be dragged into a war started by Korean belligerence, South Korean aspirations or US adventurism. The situation of Korea thus brings the same critical salience to both China and Japan and hence,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issues which could upset both their developmental agenda and political aspirations.
The HKU Department of Japanese Studies is proud to present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o explore the role Japan and China play on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n turn, how the Koreas affect Japanese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making. The organisers invite submissions from social scientist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ecurity, Chinese, Japanese and US foreign policies and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o re-evaluate and re-assess the current assumptions and thinking within the symposium theme. Some of the sub-themes that could be scrutinised are as follows:
1. The Korean War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legacies of the War in wider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 China and Japan's major interests and concerns with regards to both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Cold War. How is the brinksmanship exhibited by the North today understood from Beijing's and Tokyo's perspective.
3. The state of China and Japan's current relations with North and South Korea, both at the governmental and "people to people" levels.
4. Japan and China's respectiv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with regards to the potential reunification of Korea. How do their view their own role(especially with regards to the US) in the event of Korean reunification.
5. What are their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for each of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reunification, and how do the various countries viewthese scenarios:
a) Political Settlement by UN and/or Six-Party talks (US, Russia, China, Japan,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b)The Collapse of the North Korean regime either through the concerted efforts by external powers (US intervening covertly, PRC shutting down their own supplies and crippling their economy) or through internal means (a coup d'état by the Army).
c) Use of Force (by the US most likely).
6. Scenarios of Post reunification Kore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NEAsia, especially for Japan and China.
The organizers are keen to invite established academics, young scholars and concerned official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Sino-JapaneseRelations for this two-day symposium.
The 2008 Conference (http://www.hku.hk/japanese/sino/) was relatively successful, in that the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published by a UK-based publisher in English and a China-based publisher in Chinese. The organizers hope to build on this success in 2009 by getting more scholars from the wider community involved, andhave the research outcome from the conference published as well, mostlikely in 2010. The book would be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the first instance, and subsequently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Japanese.
The organizers have to subject any applications/proposals to an internal peer review process before they can be accepted. Given limited resource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roposals will be funded, and scholars are encouraged to source for partial and/or alternate funding to attend this meeting.
To Apply
We intend th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be published. We will therefore require participants to send us the title of their paper, a 200 word abstract and a short bio by the 10th Jan 2009. Please send the documents to hhsamuel@gmail.com with the subject line (The Korea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onference). The organisers will require a draft "working" paper (not more than 7000 words) by the 15th April 2009 for inclusion into the Symposium pack. Participants will be given time to revise their paper after the conference before the proceedings could be submitted for the peer-reviewed volume. Please direct allacademic enquiries to Dr Victor Teo (mailto: victorteo@hku.hk), and logistical enquiries to Mr Samuel Wong hhsamuel@gmail.com .
二次世界大戰後,兩韓關係一直是影響東亞以至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對中日關係尤為重要。正如下面研討會簡介中所提及,中日兩國在最近十多年來經歷了眾多的分歧,包括1995中國的核測試,台獨問題,釣魚台主權紛爭,東海油田的開發,以及中日歷史問題。但是,兩韓穩定卻是中日兩國共同關心及所樂見的事情。
期望這次會議的成果對中日關係的研究有所裨益。
---
Call For Papers : 'The Korea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HKU Department of Japanese Studi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Research Symposium 2009 (II) Council Chamber, HKU 26-27 May 2009
Call For Papers
The Korea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The trajector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left many concerned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wondering if there could be any issu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hat Japan and China can agree upon. These two East Asian giants have disagreed on almost every single issue that has cropped up between them in the past decade –China's nuclear tests in 1995; the Taiwanese independence movement and the Taiwanese straits crisis in 1995/6; the annual disputes over Senkaku/Diaoyutai islands; the demarcation of their sea border; sovereignty and drilling rights in East China Sea from 1999 onwards inaddition to a host of issues to do with history, ranging from textbooks to apologies. Given the volatile political nature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it is difficult to perceive how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an move concretely beyond diplomatic niceties to substantive co-operation on items of significant strategic importance.
There is however emerging consensus in the literature that there exists one issue that China and Japan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ver – that is the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echnically, North and South Korea are still at war. Their 1953 ceasefire has produced an abnormal situation as the uneasy tension belies the facade of peace and tranquility on the Peninsula and the general prosperity in Northeast Asia continues to build up. North Korea has shown that it is increasingly willing to disrupt this fragile peace with its nuclear belligerence throughout the 1990s; it's firing of the Taedopong-1 missile over Japan and its incursions into South Korea. Almost two decades have passed since the Berlin wall collapsed, but all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of Kim Jung-Il imploding have not materialized, and Kim Daejung's sunshine diplomacy seems to hav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38th parallel, South Korea has spent a disproportionate amount of resources preparing for the reunification across all scenarios – for a collapse of the regime in North Korea to reunification with a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scenario; from a peaceful political settlement to all out war.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ambivalently sent aid worth billions of won to North Korea annually.
In practical terms, any security scenario or political solu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s never just the business of the two Koreas. Any negotiation, conflict or settlement will involve the greatpowers in the region – namely the US, China, Japan and Russia. Out ofthese four powers, China and Japan stand to be most affected by anysettlement as the Korean peninsula effectively straddles the strategic lo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s such, they are intimately concerned as neither wishes to be dragged into a war started by Korean belligerence, South Korean aspirations or US adventurism. The situation of Korea thus brings the same critical salience to both China and Japan and hence,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pressing issues which could upset both their developmental agenda and political aspirations.
The HKU Department of Japanese Studies is proud to present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o explore the role Japan and China play on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n turn, how the Koreas affect Japanese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making. The organisers invite submissions from social scientist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ecurity, Chinese, Japanese and US foreign policies and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o re-evaluate and re-assess the current assumptions and thinking within the symposium theme. Some of the sub-themes that could be scrutinised are as follows:
1. The Korean War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legacies of the War in wider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 China and Japan's major interests and concerns with regards to both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Cold War. How is the brinksmanship exhibited by the North today understood from Beijing's and Tokyo's perspective.
3. The state of China and Japan's current relations with North and South Korea, both at the governmental and "people to people" levels.
4. Japan and China's respectiv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with regards to the potential reunification of Korea. How do their view their own role(especially with regards to the US) in the event of Korean reunification.
5. What are their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for each of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reunification, and how do the various countries viewthese scenarios:
a) Political Settlement by UN and/or Six-Party talks (US, Russia, China, Japan,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b)The Collapse of the North Korean regime either through the concerted efforts by external powers (US intervening covertly, PRC shutting down their own supplies and crippling their economy) or through internal means (a coup d'état by the Army).
c) Use of Force (by the US most likely).
6. Scenarios of Post reunification Kore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NEAsia, especially for Japan and China.
The organizers are keen to invite established academics, young scholars and concerned official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Sino-JapaneseRelations for this two-day symposium.
The 2008 Conference (http://www.hku.hk/japanese/sino/) was relatively successful, in that the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published by a UK-based publisher in English and a China-based publisher in Chinese. The organizers hope to build on this success in 2009 by getting more scholars from the wider community involved, andhave the research outcome from the conference published as well, mostlikely in 2010. The book would be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the first instance, and subsequently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nd Japanese.
The organizers have to subject any applications/proposals to an internal peer review process before they can be accepted. Given limited resource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roposals will be funded, and scholars are encouraged to source for partial and/or alternate funding to attend this meeting.
To Apply
We intend th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be published. We will therefore require participants to send us the title of their paper, a 200 word abstract and a short bio by the 10th Jan 2009. Please send the documents to hhsamuel@gmail.com with the subject line (The Korea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onference). The organisers will require a draft "working" paper (not more than 7000 words) by the 15th April 2009 for inclusion into the Symposium pack. Participants will be given time to revise their paper after the conference before the proceedings could be submitted for the peer-reviewed volume. Please direct allacademic enquiries to Dr Victor Teo (mailto: victorteo@hku.hk), and logistical enquiries to Mr Samuel Wong hhsamuel@gmail.com .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