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政治文化.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政治文化.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December 20, 2008

麻生太郎首相誤讀漢字的啟示

2008年9月1日晚上,福田康夫忽然宣布辭去首相職務,還差20多天才滿一年。這個消息雖然來得突然,但因為執政自民黨的民望一路下滑,所以也不能說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福田在記者會上交待他的決定,主要是為了能化解日本參眾兩院的紛爭,而且為了自民黨黨魁在下次大選能夠勝出鋪路,需要一個較能獲得人民支持的政府(那時候福田政府的支持率只得百分之20左右),所以認為自己辭職是最好的方法。





9月24日,剛慶祝完68歲生日的麻生太郎(Aso Taro,b.1940.9.20)接任首相一職,企圖挽回自民黨及首相本身低迷的支持率。可惜,這時剛好碰到繼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日本和美國經濟關係密切,當然也不能幸免。


惡劣的經濟大環境讓民眾看到政府政策的混亂,在一些振興國內經濟的政策上,包括向日本國民發放現金、把道路整修納入財政預算等議題,麻生往往前言不對後語。這些都動搖了民眾對自民黨執政的信心。麻生現在的個人支持率只得百分之28,比起10月份的時候跌了百分之15。而不支持率更高達百分之58。




有關麻生首相的事情,可以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他有很強的政治背景。上一任福田首相的父親也是首相,可以說是出生在政治世家。但麻生也不弱。他是戰後日本第一任首相吉田茂(Yoshida Shigeru)的外孫,而其夫人千賀子是前首相鈴木善幸(Suzuki Zenko)的三女。父親是實業家,家族生意從鋼礦業和水泥業上賺了很多錢。


而麻生是出名的漫畫愛好者,2007年出任外務大臣時更設立了一個國際漫畫比賽的獎項,對推動漫畫不遺餘力,另外,他也是動畫家宮崎駿的大學同學。

或許麻生對文字真的不太敏感(其實他曾居住巴西、美國和英國,懂得葡萄牙語和英語),11月中旬的時候,日本媒體廣泛報道他讀錯漢字的事情。這個似乎是一樁小事情,但不可不知,原來日本國民普遍對一個人的漢字能力非常看重。如果漢字能力不強,可以認為是文化程度低。


麻生誤讀漢字,被一些人說成是KY先生。KY者,原來指的是日本年青人間所流行的「火星文」。KY是「空気が読めない(Kuu-ki ga Yo-me-nai)」的簡寫,用來表示一個人不會察言觀色。直接翻譯的意思是,一個人讀不懂氣氛。現在用來批評麻生不能讀通漢字「漢字がよめない(Kan-ji ga Yo-me-nai)」,所以他就理所當然地變成KY san了。


他讀錯的字,包括﹕


將 踏襲(とうしゅう)Toushuu 讀成 ふしゅう Fushuu;
有無(うむ)Umu 變成 ゆうむ Yuumu;
未曽有(みぞう)Mizou 變成 みぞうゆう Mizouyuu;
前場(ぜんば)Zenba 變成 まえば Maeba。


其實,麻生不只讀錯漢字,最重要的是,他說話不只偏激,而且有種族歧視之嫌。真的好像沒有經過大腦說話一樣。政治人物絕對不能這般淺薄。尤其他對日本的歷史理解,還是抱著錯誤的觀點。這是很大的問題。


譬如說,2001年,他說希望日本能發展成一個有錢猶太人希望居住的富裕地方。2005年,他稱贊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同一語言、文明、文化所組成的國家。這基本上是無視日本多元文化的特性,也是歧視居日少數族裔。同年12月,他發表言論,認為中國最近軍費增加,是威脅東亞穩定的國家。這是以「中國威脅論」來抹黑中國的做法。2006年1月,他更建議日本天皇參拜靖國神社。2月份,又說日本帝國時代在台灣推行的教育制度是一項優良的政策。這完全忽視日本帝國在台灣殖民時代造成嚴重文化破壞的問題。


從漢字誤讀一事可以看得出,日本國民開始對麻生的管治能力存疑,因為麻生的思惟方式真的跟國際潮流脫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日本已經不能再採取冷戰那種思惟跟鄰國打交道。最近歷史性的中、日、韓三國的峰會,證實了日本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進發。而且,日本應該明白,國際化絕對不代表歐美化。亞洲地區的和諧合作和發展,是未來日本所應多所關懷的事情。

現在,「中日關係的雙贏」,或許不再是老生常談的口號了,因為,能否成功抵禦金融海嘯的衝擊,的確取決於大家對對方文化的認識和包容。如果一個日本首相對漢字也不甚了了,那麼我們能認為他會對中國釋出善意嗎?只能做個務實的虛偽者吧。


看來,自民黨(LDP)在麻生的領導下,也很難短期內改變日本國民對他們的壞印象。那麼,是不是說,日本最大反對黨民主黨(DPJ)將能從自民黨手中奪取政權?民主黨的小澤一郎,是否能成為日本的奧巴馬?當然,不是說小澤的思惟就是很開通。真的,我們很期望看到日本能出現一顆政治新星。


無論如何,我覺得日本的政治文化似乎也在不知不覺地改變。這的確是我們所親眼看到的事實,不容質疑。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福田康夫首相宣佈辭職

福田康夫首相欣賞京奧回國,等著他的竟然是下台的命運。

他在黨內人脈再好,也不能無視民意下滑的事實,因為那將影響明年日本大選時自民黨能否繼續執政。

是福田個人做得不好嗎?(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劉翔在鳥巢低頭坐著的身影)

這樣說吧,這半年來,世界上沒有幾個不被國民批評的領袖。那是一股世界經濟衰退潮流所造成的現象。現在問題源於美國本土(其中次按和能源價格上升是兩個罪魁)而蔓延至全球,日本常年堅守的親美政策,必定讓其無可避免地受到牽連。

我們看到,福田其實只是自民黨的一個統合者,而不是一個強勢的領導者。這兩者有分別。既然黨的命運將受到威脅,福田的溫和處世手法就變得毫無動力和方向。(去年自民黨正需要福田這個「優點」來整合黨內勢力)

其實,自民黨的不斷分裂已經形成一個無可挽回的趨勢,而即使讓麻生太郎出任黨總裁似乎也不能改變它執政混亂、人事紛擾的事實。

本人覺得自民黨的衰敗或許能讓日本政治生態有所改變,尤其推動了兩黨制的發展,因為這正是最大反對黨民主黨和它的總裁小澤一郎奪取政權的最好時機。

最後,如果思考中日關係是否因為福田下台而受到影響,我想大家可以預期某些右派勢力趁此機會而瘋言瘋語,但如果說兩國的關係將變得很差,那是不可能在經濟層面上發生的,因為,兩國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必定會把握機會創造一個更緊密經貿合作的關係。

Thursday, March 6, 2008

毒餃子事件﹕中日關係的羅生門

很久沒有在這裡寫文章了。上次準備寫一篇有關中、美、日三國軍艦互訪(或交流)的文章,筆記做好了,但文章遲遲寫不出來。

有關中國軍艦訪問日本,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艦隊不能順利來港,返回日本基地時越過台灣海峽,日本不讓正在訪問日本的中國軍事人員上去夕霧號軍艦參觀...

這些,只不過是數月以前的事情,當時的「緊張」,現在卻變成變得小事一樁。

那麼,毒餃子事件,會不會很快得以告一段落?

但是,似乎也因為這個事件,而讓國家主席胡錦濤原本於櫻花季節(大概四月中旬)訪問日本的行程受到延誤。

那幾個月剛好日本和俄羅斯和韓國有外交活動。如果胡錦濤四月之行不能成事,那麼要到五月份才能去了。

這次事件,似乎又一次特顯了兩國官員處理事件上的分歧。

當然,究竟毒藥是誰下的,現在還是一個迷。

按照日本官員的說法,這種毒藥應該不會是日本本土生產的,所以他們更相信是在中國製造餃子期間,或者在餃子運往日本以前已經出現了下毒的問題。

而中國官員則相信,製造餃子的天一食品公司,在品質管理上非常嚴格,根本不可能讓食材被污染。

中國官員會認為日本官員是在找麻煩,小題大做,其真正目的是想抹黑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尤其現在是奧運年,台灣大選年,任何讓世界覺得中國還是「野蠻」和「落後」的輿論,都是一種不願意中國強大的手段。

而日本呢,如果從保護國民健康的角度看,即使一包餃子有問題,也是大問題。這只是特顯了日本人處事的態度,對某些問題看成冰山的一角,覺得背後一定有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我們記得,對北韓俘虜日本人質的問題,日本社會內的輿論對事情看得非常嚴重。)

的確,如果說日本媒體和官員把毒餃子事件也看成是「中國還是很落後」的例子,那麼,事情的確不簡單了。

希望事件能水落石出,那麼大家可以針對問題的根源而去解決,而不需要把問題搞成一個政治事件。

但,話又說回來,中日關係中,常常會發生這一類的小衝突或意見分歧,但似乎很快就可以得到平息,或不了了之。

但是,長遠來說,不好好把事情解決,似乎也不會對中日關係有幫助。

除了高調的官式訪問外(這種外交禮節和儀式,對懂得做公關的兩國外交部,應該是駕輕就熟的事情),但中日關係似乎總有種難以說得清楚的awkwardness,似乎應該是雙方長遠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文化的層次,其實容易墮入不是「同文同種」,則是「文明衝突」的二元辯證和思惟。

餃子,其實只是一家企業的產品。剛好這家企業是中國企業,也製造中國食品,所以給人是「中國」的問題。其實,品管問題,是一個商業和法律問題。如果製造餃子的企業發現了自己的產品有問題,有責任讓消費者重拾信心。這個,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有責任去了解,調查,甚至起訴任何違法者和機構,但現在問題卻變得有點政治化了。

研究中日關係有一個比較吊詭的窘境,就是人們把「所有」跟兩國可以聯繫在一起的情況都當成是中日關係至為重要的議題。事實上,不是所以問題都需要用「中日關係」的框架去理解。毒餃子事件,難道不可以發生在中國和日本以外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