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0年的最後一天,回顧這一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當以「釣魚島撞船事件」為最重要的「突發事件」。事件現已告一段落,但只是將兩國間的一些衝突「延後」處理。當兩國政府都了解到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雙方的分歧,而且各自也得處理其他更迫切的事務(例如兩韓衝突和國內經濟問題),也只好暫時以「各自表述」及「互不挑釁」作為處理的方法。
這次事件顯示中日兩國政府都極力維護自己的立場,在原則上沒有退讓的餘地,大家都極力保住自己的面子。同時也顯示兩國領導人之間對於處理這類問題沒有明確的共識,而最關鍵的是部分日本官員(如外相前田誠司)在處理事件上顯示了不必要的「強硬」態度,似乎有一點「賭氣」的成份。
最弔詭的是,日本官員這次「過激」的反應(overreaction),其實不一定針對中國。最關鍵的問題是日本領導人明白日本在國際舞台上似乎有淪為「配角」的趨勢。現在對事件作初步的評價,可以有以下的結論﹕
1 中國今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日本的「自尊心」帶來衝擊。日本國內經濟沒有 太大起色,政府的施政開始失去國民的認同。日本在釣魚台一事上所表現出的強硬態度只是一種條件反射。
2 日本放棄「回歸亞洲」的計劃,繼續靠攏美國,以扮演圍堵(contain)朝鮮和中國的角色。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正是和中國「保持距離」的姿態(gesture)。
3 日本對資源短缺的憂慮。據說釣魚台附近海域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甚豐富,日本不希望輕易放棄領土權及開發權。除了釣魚台外,最近中國有意減少對外輸出稀土,這無疑加深日本的危機意識(sense of crisis)。
4 最後,雖然日本右翼份子在釣魚島事件發生後有所行動,但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情況。這證明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潮流沒有想象中的嚴重,起碼沒有嚴重影響日本政治生態。雖然有聲音要重新採用舊有日本官階名稱,但在短期內看不出有軍國主義復辟的可能。日本仍然堅守它的和平憲章。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國際關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國際關係. Show all posts
Friday, December 31, 2010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釣魚台中日船隻碰撞事件簿

2010年9月7日,釣魚台海域發生一宗中國漁船和日本巡邏船的碰撞事件,對中日關係或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下面是截至11日事件發生的大事記錄:
9月7日
上午10時15分左右,日本“與那國”號巡邏船在久場島(中國稱“黃尾嶼”)西北12公里附近海域,發現一艘中國漁船在進行捕魚作業。其後,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釣魚島海域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發生碰撞。
日本海上保安廳稱,巡邏船“與那國”號多次警告中國漁船退出日本領海,但是中國漁船卻收網開始航行。漁船左舷船頭撞到“與那國”號的左舷船尾,導致巡邏船的扶手欄杆支柱斷裂。另兩艘巡邏船“水城”和“波照間”在現場一邊發出停船命令,一邊追蹤中國漁船。但中國漁船沒有聽從命令,並與“水城”的右舷發生碰撞。下午1點前,6名海上保安官在日本領海之外的海域上登上中國漁船,使其停止航行。第11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下午派出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中國漁船,以“涉嫌違反《漁業法》(逃避登船檢查)”為由進行了檢查。
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審議官北野充7日召見中國駐日大使館公使劉少賓,對此表示遺憾,指出:“這是漁船進入日本的領海非法作業的事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則表示對事件嚴重關切,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政府主張釣魚台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中國副外長宋濤即奉命約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在釣魚島海域攔截中國漁船事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攔截行動。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也就事件緊急向日本外務省負責人提出嚴正交涉,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對日本巡視船非法扣留中方漁民漁船表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
9月8日
“閩晉漁5179號”遭到日方扣押。日方於8日凌晨1點左右下達逮捕令,並於2點將船長逮捕。中國漁船船長叫詹其雄,41歲。其餘14名中國船員不會被立案,他們已乘漁船前往石垣島。
在北京,大約三十名民間保釣聯合會會員及志願者早上手持中國國旗,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外抗議示威,並派代表遞交抗議信。遊行人士短暫逗留後散去。香港約十名保釣行動成員,亦到中環的日本總領事館遞交抗議信。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奉命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並確保我方人船安全。這是中國官方兩日之內第四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與抗議。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駐日本使館已派員趕赴沖繩縣石垣島探視中方漁民。中國駐日大使館和福岡總領事館的4名館員下午造訪該縣石垣市的石垣海上保安部,要求釋放船長和船員。
晚上,日本首相菅直人,外相岡田克也在首相府舉行緊急會議,會後菅直人表示不希望事件為中日關係帶來影響,但同時亦表示,“尖閣諸島(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這是不變原則,所以撞船事件要謹慎處理。”岡田克也聲稱,事發是在日本領海,日方會依法處理。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說,要冷靜處理事件。
日本首相候選人之一的小澤一郎聲稱,“釣魚台沒有一天隸屬過中國”。台灣駐日代表馮寄台則表示,“我國”對釣魚台的唯一原則是“釣魚台主權屬於中華民國”。
9月10日
日本那霸地方檢察廳石垣支部申請拘留以涉嫌妨礙執行公務為由逮捕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41歲)。石垣簡易法院當天批准檢方拘留詹其雄10天至19日。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方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中國漁船和漁民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這次中國外交部第三度傳召日本大使丹羽宇一郎提出交涉和抗議。楊潔篪強調,中國政府捍衛釣魚島主權和本國公民權益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無條件放回包括船長在內的全體中國漁民和漁船。
9月11日
中國外交部午夜宣布,決定推遲原定本月中旬,同日本的第二次東海問題原則共識政府間談判。發言人姜瑜說,中方強烈不滿和嚴重抗議日方,拘留釣魚台漁船事件的中國船長詹其雄;警告日方如果繼續恣意妄為,必將自食其果。
Wednesday, June 2, 2010
殃及池魚?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請辭

總理溫家寶剛訪問日本回國,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Hatoyama Yukio) 隨即含淚宣佈辭職, 好像有點戲劇化。
其實,日本民主黨(DPJ)黨內一早有聲音要他辭職, 原因有幾個﹕首先, 鳩山內閣的支持率下降至低於20%, 而且, 鳩山和黨內元老小澤一郎都陷入政治獻金醜聞(雖然只是鳩山富有的母親給兒子送「零用錢」), 但還是給人腐敗的感覺. 如果由鳩山領軍迎接七月份的參議院選舉, 黨內有影響力人士覺得太過冒險, 倒不如選一個形象比較清廉的人, 例如菅直人(Kan Naoto)。
鳩山最大的致命傷是由外交引起的問題。 5月30日, 溫總理在日本進行訪問, 和韓國總統李明博及鳩山首相就3月份韓國天安鑑疑被朝鮮擊沉討論對策。 日韓兩國堅持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 溫總理對此有所保留. 他以「殃及池魚」形容朝韓之間的緊張局勢, 如果處理不當, 連中國也會受到連累。
想不到的是, 這次天安鑑事件的受害之魚卻是鳩山。 30日當天, 美國總統奧巴馬向鳩山指出, 一旦兩韓問題不可收拾, 日本可能變成「池魚」, 在「美日安保條約」下, 美國可以「伸出援手」, 但前提是現在不能立刻遷移美軍在沖繩島的普天間(Futenma)基地。遷移基地計劃告吹,鳩山的執政盟友社民黨主席福島瑞穗斷然退出執政聯盟,使參議院選情更為緊張。
原本是兩韓之間的問題, 現在成為鳩山下臺的導火線。
去年9月,鳩山在大選時承諾把美軍基地遷出沖繩,但現在因為一個突發的國際事件令他食言。 一個被人認為是食言的政治人物的收場只有一個﹕ 下臺。
Sunday, March 1, 2009
中日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戰後的中日關係其實脫離不了「冷戰」的陰影,現在或許不再明顯,但綜觀日本自民黨鷹派人物的言行,不難理解他們的政治思維。他們成長於「自由 vs 共產」「文明 vs 落後」的國際文化氛圍中,我很懷疑他們的意識中是否仍然認為中國是一個危機的源頭?如果有的話他們的思維的確有問題。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不可能忽視中國在經濟及亞洲地區政治的地位。這個題目有很多專家討論,現在下定論也言之過早。起碼,西方的輿論似乎不再一面倒地認為中國政府只懂得政治打壓異見人士。四川大地震和金融海嘯後,北京政府顯示了他們的實事求是態度,也讓外國人明白中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及政治大國。(文化層面還有待努力才能影響外國)
日本在麻生領導下,政府的支持率幾乎只有1至2成。麻生雖然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亞洲領導人,但這次他帶來的籌碼少之又少,能改變中、美、日三邊關係的主導權已不在他那裡,雖然他嘗試利用「美日安保條約」和「釣魚台問題」大做文章。但美國不是白痴,不會因為他的言論而破壞美、中的既有關係。
這次日相訪美只能夠說是一個親善訪問。其實,如果麻生還認為這次見面就好像朝聖(如舊德川幕府時代,藩主每年進行的「參勤交代」)一樣,希望從美國這個大靠山那裡撈點什麼油水,日本會再次錯失和中國直接建立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的契機。這真是可惜。
---
轉載相關報道﹕
金融時報:奧巴馬最重視中國 日本又冷又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7:08:25
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刊文說,一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如何能夠向外界表明,他把美中關係視為其外交政策的軸心樞紐?很簡單,他把其任內“第一個到訪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此一榮譽,送贈給日本首相。
這就是本週中上演的虛偽外交劇目--麻生太郎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被奧巴馬接見的外國領導人,而布朗--另一個很渴望親近奧氏的弱勢政客--則必須等到下星期。
這篇由資深評論員Philip Stephens撰寫、題為《圓滑的虛偽讓日本感到很冷》的文章說,對於麻生而言,這次訪美之行是可以鬆一口氣的機會,因為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下跌得和日本的經濟一樣慘烈。麻生的首相生命正在苟延殘喘,他上任才僅數個月,但最近的民望已跌至單位數字,用“癱瘓”去形容日本國內政局都可能是太樂觀。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可說是寬厚又仁慈的。他向來訪的麻生表示,日本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和其中一個最強大的經濟伙伴。奧巴馬並灌注更多的安慰去強調,正因為美日的友誼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邀請麻生作為他在橢圓辦公室接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
然而,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無疑將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奧巴馬政府正在調整美國在亞洲的外交重心。固然,日本仍然是美國的親密朋友,並受到安保條約的保護。然而,華盛頓目前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卻是美中關係。
正如國務卿希拉里上週訪華時強調,國際社會正期待中國和美國共同合作以追求全人類的安全、和平與繁榮。她甚至形容美中目前真正是“共存共榮”的關係,並期望把與中國的戰略性對話內涵擴大至國防層面。
幾乎可以想像,當希拉里說這一番話的時候,1300英哩外的東京感到怎麼樣的痛楚。在一方面,美國的這一轉移是無可避免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重整世界政治版圖,當前的經濟危機亦進一步加強了美中的相互依賴關係,如果華盛頓不正視此一事實,那才是不負責任以及對全世界都有害的。
日本對這一情況的不安,正好反映了其自身的猶豫不決、矛盾心理及對於事態的無力感。經濟衰退榨乾了日本的自信心,國內政治的亂局亦助長了其封閉心態。日本極畏懼中國的崛起,而且除了向美國尋求安慰之外,自己找不出任何對策。時代變了,日本像任何人一樣,終須要調整心態。然而她尚未能做到,仍然欠缺一個指南針,找不到自己在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定位。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不可能忽視中國在經濟及亞洲地區政治的地位。這個題目有很多專家討論,現在下定論也言之過早。起碼,西方的輿論似乎不再一面倒地認為中國政府只懂得政治打壓異見人士。四川大地震和金融海嘯後,北京政府顯示了他們的實事求是態度,也讓外國人明白中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及政治大國。(文化層面還有待努力才能影響外國)
日本在麻生領導下,政府的支持率幾乎只有1至2成。麻生雖然是第一個訪問美國的亞洲領導人,但這次他帶來的籌碼少之又少,能改變中、美、日三邊關係的主導權已不在他那裡,雖然他嘗試利用「美日安保條約」和「釣魚台問題」大做文章。但美國不是白痴,不會因為他的言論而破壞美、中的既有關係。
這次日相訪美只能夠說是一個親善訪問。其實,如果麻生還認為這次見面就好像朝聖(如舊德川幕府時代,藩主每年進行的「參勤交代」)一樣,希望從美國這個大靠山那裡撈點什麼油水,日本會再次錯失和中國直接建立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的契機。這真是可惜。
---
轉載相關報道﹕
金融時報:奧巴馬最重視中國 日本又冷又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7:08:25
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記者 黃曉南編譯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刊文說,一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如何能夠向外界表明,他把美中關係視為其外交政策的軸心樞紐?很簡單,他把其任內“第一個到訪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此一榮譽,送贈給日本首相。
這就是本週中上演的虛偽外交劇目--麻生太郎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被奧巴馬接見的外國領導人,而布朗--另一個很渴望親近奧氏的弱勢政客--則必須等到下星期。
這篇由資深評論員Philip Stephens撰寫、題為《圓滑的虛偽讓日本感到很冷》的文章說,對於麻生而言,這次訪美之行是可以鬆一口氣的機會,因為他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度,下跌得和日本的經濟一樣慘烈。麻生的首相生命正在苟延殘喘,他上任才僅數個月,但最近的民望已跌至單位數字,用“癱瘓”去形容日本國內政局都可能是太樂觀。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可說是寬厚又仁慈的。他向來訪的麻生表示,日本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基石和其中一個最強大的經濟伙伴。奧巴馬並灌注更多的安慰去強調,正因為美日的友誼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邀請麻生作為他在橢圓辦公室接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
然而,隱藏在這番“假恭維”背後的真實故事,無疑將令日本感到更進一步的不安全感。事實上,奧巴馬政府正在調整美國在亞洲的外交重心。固然,日本仍然是美國的親密朋友,並受到安保條約的保護。然而,華盛頓目前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卻是美中關係。
正如國務卿希拉里上週訪華時強調,國際社會正期待中國和美國共同合作以追求全人類的安全、和平與繁榮。她甚至形容美中目前真正是“共存共榮”的關係,並期望把與中國的戰略性對話內涵擴大至國防層面。
幾乎可以想像,當希拉里說這一番話的時候,1300英哩外的東京感到怎麼樣的痛楚。在一方面,美國的這一轉移是無可避免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重整世界政治版圖,當前的經濟危機亦進一步加強了美中的相互依賴關係,如果華盛頓不正視此一事實,那才是不負責任以及對全世界都有害的。
日本對這一情況的不安,正好反映了其自身的猶豫不決、矛盾心理及對於事態的無力感。經濟衰退榨乾了日本的自信心,國內政治的亂局亦助長了其封閉心態。日本極畏懼中國的崛起,而且除了向美國尋求安慰之外,自己找不出任何對策。時代變了,日本像任何人一樣,終須要調整心態。然而她尚未能做到,仍然欠缺一個指南針,找不到自己在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定位。
2009釣魚台問題再現?
這篇「中評社」的社評,希望作為參考資料保留,所以轉載。
也可以瀏覽﹕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8/5/9/100885983.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0885983&mdate=0228001453
---
社評:麻生又口出狂言 日本玩火釣魚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00:14:53
麻生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高度警惕。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評論員 丘巒)
麻生又開始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口出狂言,日本又在釣魚島問題上大做文章了,中日關係可能會在日方突如其來的強硬態度衝擊下再起狂瀾。今次的釣魚島事件絕對不同於過去,很可能是日本企圖強硬佔領釣魚島的開端,必須引起中國的高度警惕,以做好完全的準備。
麻生太郎26日上午在眾議院一個委員會上表示,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當然是日美安保條約適用的對象,如果受到其它國家侵犯,日美將共同應對。日方將於近期與美國進一步確認。這是日本首相歷史上首次公開發表該內容言論。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隨後也做出了同樣的表態。問題很大的是,美國政府昨天表示,釣魚台群島的最後主權歸屬,美國不持立場;不過釣魚台群島一直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由此,中日關係敲響了巨大的警鐘,麻生和日本一些政客因美國之言可能會更加失去理性!
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26日上午召開關於外交與國際關係的集中審議會,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副代表前原誠司會上提問,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中國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的活動愈發頻繁,要求日本政府正式向美國確認,將釣魚島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的對象。對此,麻生太郎說,日美間沒有單獨就釣魚島問題正式談過,但是近期會與美國進行進一步確認。在這樣嚴肅的政治場合發表的見解,表明麻生今次的狂言,一定不是口誤,而是深思熟慮的。
對於麻生的說法,中方當然大為惱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6日就日本領導人關於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言論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馬朝旭27日再作表示,中方就日美官員關於釣魚島問題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的言論已向日方再次提出嚴正交涉,並要求美方就相關報道作出澄清。
近期以來,中日關係出現很多危險的跡象,中方正在努力挽救。尤其在中日軍事關係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動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不久前訪問日本,努力增進兩軍互信,繼續推進防務交流。另外,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也計劃3月訪華,兩國也預定3月中在東京召開國防外交局長級的安保對話。
但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兩國的尖銳衝突正在一步一步走前來了。
2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派遣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加強對釣魚島的“警備”。日本《產經新聞》4日爆料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從2月1日起,對釣魚島執行新的監視方案,將巡視船由3艘減少到2艘,但船的級別提高。通過配備載有直升機的PLH型大船,其巡視能力比過去3艘的時候還高。報導稱,自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了巡邏體制,由2艘巡視船增加到3艘巡視船,進行“定期巡視”。
資料顯示,PLH型巡視船為日本海上保安廳專門設計的大型多用途巡視艦,該型艦長105米、寬15米,搭載直升機1架,滿載排水量達到3200噸,與中國海軍護衛艦噸位相當,並具有與之抗衡的實力。PLH型巡視艦裝備有數門30毫米、20毫米速射擊炮,火力遠遠超過周邊國家的類似海上執法船。
此前,日本海上保安廳一般僅在重大任務時出動PLH型巡視艦,使用該型艦在釣魚島海域實施常態巡邏尚屬首次。
日本此一舉動,引起中國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再次強調,如日方採取升級舉動,中方將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隨之,全球華人輿論為之大嘩,對日本在釣魚島進一步展示的野心萬分警惕。
表面看來,日本今次的行動是對中國的報復。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局下屬的兩艘海洋調查船於上午8時左右正式進入釣魚島12海里範圍實施對領海展開正常科學考查,但在此之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對釣魚島海域的“定期巡視”,現更決定派出PLH型多用途巡視船到釣魚島進行常態巡邏。
然而,綜合各方輿論,可以知道日本的極端行為絕非報復這麼簡單,中國對麻生及其日本政府今次的動機應有深刻的認識,要保持最高的警惕,並作出完全的應變準備。因為其中有三個因素,是對中國極為不利的。
其一,這可能是日本政府徹底改變對釣魚島政策的新起步。《國際先驅導報》報導說,近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整體戰略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一直以來,日本對釣魚島採取“實際控制但不公開佔有”。中國海監“12•8”行動後,日本開始謀求侵佔釣魚島的公開化,加強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日本華文媒體也指出,日本試圖通過加大力度逐步強占中國釣魚島,強化“實際控制”,企圖成為既定事實。
其二,這可能是日本軍隊付諸行動強佔釣魚島的新起步。分析人士認為,類似論調在日本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日本政府付諸行動,這次日本做出派艦艇常駐釣魚島的行動很可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認為:目前來說,常駐釣魚島的巡視船屬於日本海上保安廳,但下一步,日本海上自衛隊肯定會逐步介入。
其三,這可能是日本借釣魚島大肆擴軍的新起步。日本政府於1月9日首次召開智囊專家組成的安保及防衛能力懇談會,研討未來軍事力量的重新配置方案。與此同時,以首相麻生太郎為首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也將於今夏制訂完成第一個旨在保護和管理包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日本離島的基本方針。防衛省提出的研製導彈預警衛星專案則將納入今年5月成形的日本宇宙開發戰略基本太空發展計劃之中。2004年制訂五年期日本防衛計劃大綱時,日本藉口朝鮮發射導彈的威脅,重點落實了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軍事計劃。但這次在制訂新五年防衛計劃大綱時,把如何應對中國海空軍現代化直接作為編制新軍事部署的依據,這尚屬首次。
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毒素,一旦發作,中日關係必然出事,甚至無可收拾,必然會出現重大的衝突,甚至不排除武力衝突。日本方面很奇怪,對可能發生的這種衝突不是竭力從外交等層次來思考解決途徑,而是更重視著眼於武力解決。信息稱,為了加強應對釣魚島等問題,日本軍事先行,於2009年1月8日將首批10架F-15新銳戰機調防到沖繩那霸基地,並在3月底完成調配20架同類戰機的部署。這次將原來駐防於東京附近茨城縣百裡基地的20架F-15主力戰機前移至西南1500公里的那霸基地,其作戰半徑不但包括西南島嶼的釣魚島等,而且還可涵蓋台海地區,甚至包括上海、江西、湖南等中國大陸地區。與此相配套的陸上自衛隊也新組建了混合旅團駐軍沖繩,重點展開離島登陸作戰的訓練,強化對西南島嶼的軍事控制。
對此,我們要大聲責問:麻生及日本政客想幹什麼?
當然,也有日本媒體稱,不排除日本近期的強硬舉動有“通過挑起外交事端去籠絡人心,以提高支持率越來越低的麻生內閣威信”的意思。外交比內政更奪人眼球,不排除麻生為了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獲勝,在外交上要作出一些有利於回籠選票的“驚人之舉”,甚至不惜傷害鄰國利益。
我們很懷疑,日本在釣魚島玩火的目的就這麼簡單嗎?同時,我們也要責問,麻生或執政黨無能無用,就要通過踐踏中日關係來做補救,這合理嗎?這正常嗎?
去年12月13日,針對麻生提及釣魚島問題,溫家寶強調,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和堅定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雙方應冷靜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防止影響兩國關係大局。
麻生和日本政府、日本軍方是到了要冷靜下來的時候了,不要頭腦發熱,做出玩火自焚的極端動作來。
也可以瀏覽﹕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8/5/9/100885983.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0885983&mdate=0228001453
---
社評:麻生又口出狂言 日本玩火釣魚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00:14:53
麻生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中國必須高度警惕。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評論員 丘巒)
麻生又開始在釣魚島問題上大放厥詞,口出狂言,日本又在釣魚島問題上大做文章了,中日關係可能會在日方突如其來的強硬態度衝擊下再起狂瀾。今次的釣魚島事件絕對不同於過去,很可能是日本企圖強硬佔領釣魚島的開端,必須引起中國的高度警惕,以做好完全的準備。
麻生太郎26日上午在眾議院一個委員會上表示,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當然是日美安保條約適用的對象,如果受到其它國家侵犯,日美將共同應對。日方將於近期與美國進一步確認。這是日本首相歷史上首次公開發表該內容言論。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隨後也做出了同樣的表態。問題很大的是,美國政府昨天表示,釣魚台群島的最後主權歸屬,美國不持立場;不過釣魚台群島一直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由此,中日關係敲響了巨大的警鐘,麻生和日本一些政客因美國之言可能會更加失去理性!
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26日上午召開關於外交與國際關係的集中審議會,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副代表前原誠司會上提問,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中國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的活動愈發頻繁,要求日本政府正式向美國確認,將釣魚島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的對象。對此,麻生太郎說,日美間沒有單獨就釣魚島問題正式談過,但是近期會與美國進行進一步確認。在這樣嚴肅的政治場合發表的見解,表明麻生今次的狂言,一定不是口誤,而是深思熟慮的。
對於麻生的說法,中方當然大為惱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6日就日本領導人關於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言論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馬朝旭27日再作表示,中方就日美官員關於釣魚島問題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的言論已向日方再次提出嚴正交涉,並要求美方就相關報道作出澄清。
近期以來,中日關係出現很多危險的跡象,中方正在努力挽救。尤其在中日軍事關係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動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不久前訪問日本,努力增進兩軍互信,繼續推進防務交流。另外,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也計劃3月訪華,兩國也預定3月中在東京召開國防外交局長級的安保對話。
但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兩國的尖銳衝突正在一步一步走前來了。
2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派遣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加強對釣魚島的“警備”。日本《產經新聞》4日爆料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從2月1日起,對釣魚島執行新的監視方案,將巡視船由3艘減少到2艘,但船的級別提高。通過配備載有直升機的PLH型大船,其巡視能力比過去3艘的時候還高。報導稱,自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了巡邏體制,由2艘巡視船增加到3艘巡視船,進行“定期巡視”。
資料顯示,PLH型巡視船為日本海上保安廳專門設計的大型多用途巡視艦,該型艦長105米、寬15米,搭載直升機1架,滿載排水量達到3200噸,與中國海軍護衛艦噸位相當,並具有與之抗衡的實力。PLH型巡視艦裝備有數門30毫米、20毫米速射擊炮,火力遠遠超過周邊國家的類似海上執法船。
此前,日本海上保安廳一般僅在重大任務時出動PLH型巡視艦,使用該型艦在釣魚島海域實施常態巡邏尚屬首次。
日本此一舉動,引起中國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再次強調,如日方採取升級舉動,中方將不得不作出強烈反應。隨之,全球華人輿論為之大嘩,對日本在釣魚島進一步展示的野心萬分警惕。
表面看來,日本今次的行動是對中國的報復。去年12月8日,中國海洋局下屬的兩艘海洋調查船於上午8時左右正式進入釣魚島12海里範圍實施對領海展開正常科學考查,但在此之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加強對釣魚島海域的“定期巡視”,現更決定派出PLH型多用途巡視船到釣魚島進行常態巡邏。
然而,綜合各方輿論,可以知道日本的極端行為絕非報復這麼簡單,中國對麻生及其日本政府今次的動機應有深刻的認識,要保持最高的警惕,並作出完全的應變準備。因為其中有三個因素,是對中國極為不利的。
其一,這可能是日本政府徹底改變對釣魚島政策的新起步。《國際先驅導報》報導說,近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整體戰略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一直以來,日本對釣魚島採取“實際控制但不公開佔有”。中國海監“12•8”行動後,日本開始謀求侵佔釣魚島的公開化,加強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日本華文媒體也指出,日本試圖通過加大力度逐步強占中國釣魚島,強化“實際控制”,企圖成為既定事實。
其二,這可能是日本軍隊付諸行動強佔釣魚島的新起步。分析人士認為,類似論調在日本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日本政府付諸行動,這次日本做出派艦艇常駐釣魚島的行動很可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認為:目前來說,常駐釣魚島的巡視船屬於日本海上保安廳,但下一步,日本海上自衛隊肯定會逐步介入。
其三,這可能是日本借釣魚島大肆擴軍的新起步。日本政府於1月9日首次召開智囊專家組成的安保及防衛能力懇談會,研討未來軍事力量的重新配置方案。與此同時,以首相麻生太郎為首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也將於今夏制訂完成第一個旨在保護和管理包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日本離島的基本方針。防衛省提出的研製導彈預警衛星專案則將納入今年5月成形的日本宇宙開發戰略基本太空發展計劃之中。2004年制訂五年期日本防衛計劃大綱時,日本藉口朝鮮發射導彈的威脅,重點落實了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軍事計劃。但這次在制訂新五年防衛計劃大綱時,把如何應對中國海空軍現代化直接作為編制新軍事部署的依據,這尚屬首次。
這三個方面的因素,是毒素,一旦發作,中日關係必然出事,甚至無可收拾,必然會出現重大的衝突,甚至不排除武力衝突。日本方面很奇怪,對可能發生的這種衝突不是竭力從外交等層次來思考解決途徑,而是更重視著眼於武力解決。信息稱,為了加強應對釣魚島等問題,日本軍事先行,於2009年1月8日將首批10架F-15新銳戰機調防到沖繩那霸基地,並在3月底完成調配20架同類戰機的部署。這次將原來駐防於東京附近茨城縣百裡基地的20架F-15主力戰機前移至西南1500公里的那霸基地,其作戰半徑不但包括西南島嶼的釣魚島等,而且還可涵蓋台海地區,甚至包括上海、江西、湖南等中國大陸地區。與此相配套的陸上自衛隊也新組建了混合旅團駐軍沖繩,重點展開離島登陸作戰的訓練,強化對西南島嶼的軍事控制。
對此,我們要大聲責問:麻生及日本政客想幹什麼?
當然,也有日本媒體稱,不排除日本近期的強硬舉動有“通過挑起外交事端去籠絡人心,以提高支持率越來越低的麻生內閣威信”的意思。外交比內政更奪人眼球,不排除麻生為了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獲勝,在外交上要作出一些有利於回籠選票的“驚人之舉”,甚至不惜傷害鄰國利益。
我們很懷疑,日本在釣魚島玩火的目的就這麼簡單嗎?同時,我們也要責問,麻生或執政黨無能無用,就要通過踐踏中日關係來做補救,這合理嗎?這正常嗎?
去年12月13日,針對麻生提及釣魚島問題,溫家寶強調,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和堅定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雙方應冷靜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防止影響兩國關係大局。
麻生和日本政府、日本軍方是到了要冷靜下來的時候了,不要頭腦發熱,做出玩火自焚的極端動作來。
Sunday, February 8, 2009
日本的北方領土問題

今年2月18日,日本首先麻生太郎(Aso Taro)將抵達庫頁島(Сахалин,Sakhalin Island,日本人稱樺太Karafuto,見圖)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Dimitry Medvedev)會面。預計屆時將會討論北方四島(即南千島列島的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諸島)的主權問題,以及日俄簽署戰後和約的事情。

千島列島(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Kuril Islands,日人稱Chishima),包括﹕
- 擇捉島(Iturup,Etorofu)
- 國後島(Kunashir,Kunashiri)
- 色丹島(Shikotan)
- 齒舞諸島(Khabomai Rocks,Habomai)
蘇聯(俄羅斯)一直堅持,千島列島包括北方四島,其主權在二戰後歸於俄羅斯。日本則認為,自1855年2月7日雙方簽訂「下田條約」(Treaty of Shimoda,即「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直至二次世界大戰完結,日本一直對北方四島行使主權,所以它們已經不再屬於千島列島的一部分。三藩市條約指定日本於戰後交還千島列島,但日本和美國都堅持所謂千島列島並不包括這四個島。
現時,北方四島屬於俄羅斯的管轄範圍內。最近,俄方建議,在簽訂雙方和約後,把色丹島和齒舞諸島交還日本,但其實此兩島佔四島領地只有百分之六,對日本不太劃算,所以日本未必會同意這個方案。
這次麻生訪問庫葉島,或許會無功而返。
在日本民間,也有一股「保衛國土完整」的聲音,而且政府還特意把日俄簽訂「下田條約」的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
日俄這個外交問題很自然讓我想到日本與我國之間的釣魚台群島(Diaoyutai,或,尖閣群島Senkaku Islands)主權爭拗,也想到日本和韓國的獨島(Dokdo,或竹島Takeshima)爭議。
日本與鄰國的領土主權爭拗問題雖然未曾發展到軍事衝突,但無論如何造成了日本被亞洲大陸邊緣化(或孤立化)的情形。
而且,這問題不單單是一個領土主權問題,也涉及二戰後的冷戰圍堵、東西文化衝突、資源爭奪、各國民族(國家)主意抬頭等諸議題。
雖然領土爭議不急於一時間解決(這是鄧小平處理釣魚台問題的方法),但也不能無限期擱置。因為,這些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各國社會內狹隘民族情緒的高漲。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中、日、韓三國峰會
在日本「每日新聞」讀到下面的報道。
中、日、韓三國現在能直接對話,意味著大家對合作的確拿出了誠意。
大家經歷著金融海嘯,合作是唯一能有利大家的做法了。
Tokyo, Seoul, Beijing agree on vision, responsibility for East Asia region
The leader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recently gathered in Dazaifu, Fukuoka Prefecture, and issued a joint statement on the promotion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leaders agreed to make trilateral summits a regular event, deciding to hold the next one in China in 2009.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the leader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to gather independently in one place in such a form. In fact, it is unnatural that, while being neighbors, the countries had never held such a summit in the past. It is hoped that the trilateral summit will function as the axis of a stability system in East Asia, overcoming such hurdles as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systems and territorial and history awareness issues.
Since 1999, when then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Keizo Obuchi, then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and then South Korean President Kim Dae-jung gathered in a breakfast meeting at the ASEAN summit, meetings between the leader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been held every year, with the exception of 2005. This time was the ninth meeting, but the first time such a meeting was held separate from 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joint declaration on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signed by Prime Minister Taro Aso,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and South Korean President Lee Myung-bak, said that they shared a "vis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creating a peaceful,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for the reg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handling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a response to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re pressing issues faced by the three countries in order to fulfill that responsibility.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three leaders confirmed that they woul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le welcoming the fact that their governments agreed to expand the size of bilateral currency swap agreements between Japan, South Korea and China in order to support South Korea, which is struggling due to the depreciation of its currency.
The combined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exceeds 16 percent of the world total, and accounts for 70 percent of the figure for all of East Asia. Considering the immensity of this economic power, the strengthening of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financial authoritie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is vital. The fact that regular meetings are to be convened among the governors of the central bank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should be applauded.
The six-party talks ended without producing results o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but the three leaders confirmed that they would collaborate over this issu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stalled six-party talks, there needs to be a greater extent of coordination among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and leadership from China, as chair of the talk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at the countries' three leaders agreed upon this time should be used in policies toward North Korea.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light remains to be shed on a poisoning incident involving Chinese-made frozen dumplings. In addition, Chinese survey vessels made an intrusion into Japanese waters off the Senkaku Islands earlier this month.
The fact that over 70 percent of people in a Cabinet Office opinion poll took a negative view of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s probably not unrelated to such events. The trilateral summit that will be held regularly shoul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leaders to talk frankly about such bilateral issues.
Click here for the original Japanese story
(Mainichi Japan) December 15, 2008
中、日、韓三國現在能直接對話,意味著大家對合作的確拿出了誠意。
大家經歷著金融海嘯,合作是唯一能有利大家的做法了。
Tokyo, Seoul, Beijing agree on vision, responsibility for East Asia region
The leader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recently gathered in Dazaifu, Fukuoka Prefecture, and issued a joint statement on the promotion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leaders agreed to make trilateral summits a regular event, deciding to hold the next one in China in 2009.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the leader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to gather independently in one place in such a form. In fact, it is unnatural that, while being neighbors, the countries had never held such a summit in the past. It is hoped that the trilateral summit will function as the axis of a stability system in East Asia, overcoming such hurdles as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systems and territorial and history awareness issues.
Since 1999, when then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Keizo Obuchi, then Chinese Premier Zhu Rongji and then South Korean President Kim Dae-jung gathered in a breakfast meeting at the ASEAN summit, meetings between the leader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been held every year, with the exception of 2005. This time was the ninth meeting, but the first time such a meeting was held separate from 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joint declaration on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signed by Prime Minister Taro Aso,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and South Korean President Lee Myung-bak, said that they shared a "vis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creating a peaceful,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for the reg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handling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a response to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re pressing issues faced by the three countries in order to fulfill that responsibility.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three leaders confirmed that they woul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le welcoming the fact that their governments agreed to expand the size of bilateral currency swap agreements between Japan, South Korea and China in order to support South Korea, which is struggling due to the depreciation of its currency.
The combined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of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exceeds 16 percent of the world total, and accounts for 70 percent of the figure for all of East Asia. Considering the immensity of this economic power, the strengthening of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financial authoritie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is vital. The fact that regular meetings are to be convened among the governors of the central bank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should be applauded.
The six-party talks ended without producing results on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but the three leaders confirmed that they would collaborate over this issu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stalled six-party talks, there needs to be a greater extent of coordination among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and leadership from China, as chair of the talk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at the countries' three leaders agreed upon this time should be used in policies toward North Korea.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light remains to be shed on a poisoning incident involving Chinese-made frozen dumplings. In addition, Chinese survey vessels made an intrusion into Japanese waters off the Senkaku Islands earlier this month.
The fact that over 70 percent of people in a Cabinet Office opinion poll took a negative view of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s probably not unrelated to such events. The trilateral summit that will be held regularly shoul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leaders to talk frankly about such bilateral issues.
Click here for the original Japanese story
(Mainichi Japan) December 15, 2008
Thursday, May 8, 2008
熊貓和乒乓球——胡錦濤訪日 Day 2 & Day 3

這次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之旅比很多人想象中更成功。
而胡主席的乒乓球球技比我想象中更好。尤其是那種進取又認真抽球的動作,讓所有人(最重要是日本人)看到了這位中國領導人更人性的一面。
福田首相雖然沒有下場打球(應該是球技欠佳的原因),但他的幽默也是很具人性的。他開玩笑說,看了胡主席的球技,很慶幸自己沒有打,因為胡主席採取了攻擊式的打法(意思是自己招架不住)。
記得西方記者第一次接觸胡錦濤的時候(那時候還不是國家主席),因為他表現比較沉默寡言,粗心大意的老外總看不出他的性格特質,後來他們問了一句﹕Who is Hu?
這次在日本媒體前展現出來的胡主席,給人一種既沉穩亦進取的感覺。
其實,這次訪日真正成功的地方,絕對不只是一場政治秀;在借熊貓和打乒乓的背後,是一套很務實穩健的合作機制。其涵蓋的範疇包括1.定期兩國元首互訪和官員進行交流,2.文化交流活動(包括今天提到的,邀請大批早稻田大學學生到中國交流學習),3.經濟合作(包括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的計劃逐步實現),4.建立雙方在亞太地區的緊密國際合作(包括繼續北韓六方會談),和5.共同研究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疾病等問題。
以上重點都寫入了訪問第二天(5月7日星期三)雙方簽署的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中日共同聲明)中。
我們發覺,中國務實外交已經漸漸解開了中日兩國(也是兩個民族)的兩大心結(而且是誤解)﹕
1.不需要正確認識日本侵華的歷史
2.中國的發展會威脅到日本的發展
這兩點都是錯誤的。
這次,沒有像10年前江澤民主席訓斥日本人「以史為鑒」、讓日本人民反感的言論。誠然,既然日本首相已承諾不去靖國神社參拜,那麼,如果不想讓日本右翼勢力扇風點火,中國政府最好還是以溫和的方式讓日本人民認識一個向前看的中國。所以胡主席今天說,今天中日兩國所做的,是為未來中日關係的樹播種。
很明顯,現在的中日兩國,都很認真地推動一個「戰略互惠關係」。
Tuesday, May 6, 2008
群眾的聲音——胡錦濤訪日 Day 1

今天在美國CNN和日本『每日新聞』(Mainichi shinbun)網站都看到了抗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的照片。據說日本右翼分子也準備了170輛宣傳車在東京作抗議活動。其中CNN還提到了一位(應該是日本)示威者的話。他說﹕「大部分日本人都憎恨中國,但福田首相並不聆聽我們的聲音。」
"Most Japanese people are angry with China," said a protester who declined to give his name. "But (Prime Minister Yasuo) Fukuda is not listening to our voices."
胡錦濤此次訪日當然沒有理由僅僅是一次友好之旅。即使他帶著乒乓球拍、熊貓這些象徵友誼的禮物,同時參觀奈良名勝古剎法隆寺(Horyuji)和唐招提寺(Toshodaiji),追思從前中日交流的黃金盛世,但如果無法解決一些實質的問題,那麼,中日的第四份公報只能停留在「國」(state)與「國」之間的外交文件。
據說中日兩國會建立一個機制,每年讓其中一方的元首訪問對方國家一次(起碼一次?)。也就是說,中日兩國的元首和高級官員將製造更多直接接觸的機會。如果這個成為事實,也未嘗不是一個突破。我們不要忘記,一些國際問題都是透過元首間的接觸和互訪而得到解決,這包括美國雷根總統和前蘇聯領袖戈巴喬夫共同為結束冷戰而付出的努力。
但是,正如上面那位示威者所表達的心聲,有些人已經質疑「國家」(state)作為權力核心的合法性(legitimacy)。
這不是說中國或日本領導人會因為示威者的抗議聲音而失去統治的權力。那不是那麼容易動搖的。但是,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日本和中國,「群眾的聲音」的確已經影響著政治人物的「政治」議題。
西藏、毒餃子、台獨、奧運、東海油田開發、參拜靖國神社等議題,其實已經不再是「政府」與「政府」之間的糾紛了。它們牽動了中日兩國人民的「愛國」情緒、也同時揭示了兩國在經濟、文化領域上的明爭暗鬥(希望只是良性競爭)。
經濟方面,東海油田、毒餃子(甚至是奧運)等事件屬於中日市場和能源方面的競爭活動。這已不單是國家的利益問題了,同時也牽涉到商人和民眾的利益(尤其需要了解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對人口物質需求的影響)。(中日兩國在2007年的貿易總額是 237 billion USD)
而西藏、台獨、靖國神社和奧運等議題,屬於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範疇。
一次官式訪問而期望解決上面這些大問題,的確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似乎,兩國的領導人都盤算著如何好好利用這次會面建立一個比較長遠的互動機制。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這次訪日之旅應該算是成功的。
但是,群眾的聲音卻仍然在那裡...那是一個管治現代社會所需要好好聆聽的聲音。希望中日兩國政府明白到,即使這些聲音非常微弱(雖然被媒體「放大」了),它們已經不容忽視。而且,這些聲音也不只是發自「對方」,也同時發自自己國家的人民。
Monday, May 5, 2008
暖春之旅——胡錦濤出訪日本
2006年9月小泉純一郎卸任日本首相後,中日關係開始解凍。那年10月新就任的安倍晉三首相訪華,是為「破冰之旅」。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日,他的親和力和政治家風度讓日本政壇如沐春風,中日關係隨即重返雙方積極互動的軌跡。溫總理在棒球場上投球,和日本人民零距離接觸,完全不擺官架子,給日本人一個非常良好的印象。那次訪問被視為一次「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康夫新首相訪華,雖然出訪行程安排比較緊湊,但中日雙方向對方釋出的善意還是非常明顯的。
胡錦濤主席明天將訪問日本,這是自1998年江澤民主席訪日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被稱為「暖春之旅」,但雙方是否能簽訂中日第四份共同文件以確定兩國未來的外交、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方向,卻是一個大疑問。
而所謂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究竟具體實現在哪個地方,也是我們所關注的問題。總之,如果這次兩國元首會晤要得到突破性的進展,似乎需要解決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
究竟這些實際問題是什麼呢?
讓我們先談一下「虛」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不需要、或初步已得到「解決」的問題。
1.雙方歷史問題。這個問題在福田首相承諾不在任內參拜靖國神社後已經不再是一個迫切的問題了。
2.西藏問題。日本承認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而且中央統戰部已經在昨天在深圳同達賴的代表談判,所以問題似乎不應該成為雙方爭持的要點。同時,福田首相也表示可能會參加北京奧運的開幕儀式,所以日本絕對沒有意思破壞北京搞好奧運的意圖。
3.毒餃子問題。為了回應日本社會輿論,日本政府必定會把這個提到議程上。但是,中國政府應該也傾向於讓事件盡快告一段落。雙方應能找到合作調查及解決事件的平台。
上面的問題應該比較不會妨礙中日關係的發展。但是,這不是說胡錦濤此行就是為了同福田打打乒乓球、拍一些照片就算了。
中方要確立的,正是中國駐日大使崔天凱在《人民日報》上所提到的三點﹕1.建立雙方「穩定」的戰略互信,2.推進更高層次的互利合作,和3.進一步增進國民感情。
要做到第三點,只需要積極跟進和解決毒餃子事件,胡錦濤主席展現自己的親和力,而且多安排雙方年輕人的互訪和學習活動。
但是,第一和第二點卻是大問題。
如果中國政府要確保以後能獲得日本在國際關係上的「積極支持」(尤其在維護「一個中國」的政策上支持中國),中國要滿足日本兩個要求﹕
1.在經濟上,確定以後如何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大方向和細節。
2.在政治上,積極支持日本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胡主席日本行的成就,也明顯取決於他如何處理以上兩個要求。當然,這些問題或者是可以拖一拖吧。只是,對於這次乒乓外交,中國政府究竟想要取得哪種成果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胡錦濤主席明天將訪問日本,這是自1998年江澤民主席訪日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被稱為「暖春之旅」,但雙方是否能簽訂中日第四份共同文件以確定兩國未來的外交、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方向,卻是一個大疑問。
而所謂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究竟具體實現在哪個地方,也是我們所關注的問題。總之,如果這次兩國元首會晤要得到突破性的進展,似乎需要解決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
究竟這些實際問題是什麼呢?
讓我們先談一下「虛」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不需要、或初步已得到「解決」的問題。
1.雙方歷史問題。這個問題在福田首相承諾不在任內參拜靖國神社後已經不再是一個迫切的問題了。
2.西藏問題。日本承認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而且中央統戰部已經在昨天在深圳同達賴的代表談判,所以問題似乎不應該成為雙方爭持的要點。同時,福田首相也表示可能會參加北京奧運的開幕儀式,所以日本絕對沒有意思破壞北京搞好奧運的意圖。
3.毒餃子問題。為了回應日本社會輿論,日本政府必定會把這個提到議程上。但是,中國政府應該也傾向於讓事件盡快告一段落。雙方應能找到合作調查及解決事件的平台。
上面的問題應該比較不會妨礙中日關係的發展。但是,這不是說胡錦濤此行就是為了同福田打打乒乓球、拍一些照片就算了。
中方要確立的,正是中國駐日大使崔天凱在《人民日報》上所提到的三點﹕1.建立雙方「穩定」的戰略互信,2.推進更高層次的互利合作,和3.進一步增進國民感情。
要做到第三點,只需要積極跟進和解決毒餃子事件,胡錦濤主席展現自己的親和力,而且多安排雙方年輕人的互訪和學習活動。
但是,第一和第二點卻是大問題。
如果中國政府要確保以後能獲得日本在國際關係上的「積極支持」(尤其在維護「一個中國」的政策上支持中國),中國要滿足日本兩個要求﹕
1.在經濟上,確定以後如何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大方向和細節。
2.在政治上,積極支持日本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胡主席日本行的成就,也明顯取決於他如何處理以上兩個要求。當然,這些問題或者是可以拖一拖吧。只是,對於這次乒乓外交,中國政府究竟想要取得哪種成果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Thursday, December 27, 2007
日相福田康夫訪華
自福田首相上台後,日本的外交政策明顯採取妥協態度。
綠色和平和澳洲政府抗議日本漁民捕鯨,擾攘了一陣子,最近終於獲得日本政府不允許漁民捕殺的承諾。
現在,福田訪華,也公開聲明日本政府不會像「已往」般,在歷史的問題上跟中國大搞對抗。至少,可以預期在2008年奧運以前,日本和中國的官方態度都希望盡量改善兩國的外交關係。
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但在帝國擴張的年代,這只是一個反諷。戰後日本沒有直接參與任何戰爭。現在,在國泰民安、民豐物阜的基礎上,日本社會大眾的確傾向於追求「和諧共處」和「以和為貴」的生活。
而中國在經歷了百多年的歷史傷痛後,現在也是休養生息的時代。
這次日相訪華,應該很容易找到一個共同的話題﹕穩定繁榮。
綠色和平和澳洲政府抗議日本漁民捕鯨,擾攘了一陣子,最近終於獲得日本政府不允許漁民捕殺的承諾。
現在,福田訪華,也公開聲明日本政府不會像「已往」般,在歷史的問題上跟中國大搞對抗。至少,可以預期在2008年奧運以前,日本和中國的官方態度都希望盡量改善兩國的外交關係。
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但在帝國擴張的年代,這只是一個反諷。戰後日本沒有直接參與任何戰爭。現在,在國泰民安、民豐物阜的基礎上,日本社會大眾的確傾向於追求「和諧共處」和「以和為貴」的生活。
而中國在經歷了百多年的歷史傷痛後,現在也是休養生息的時代。
這次日相訪華,應該很容易找到一個共同的話題﹕穩定繁榮。
Subscribe to:
Posts (Atom)